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功成之本
2023年11月30日 12:12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硕果累累,三方面因素至关重要。

 

文‖本刊记者 周志霞 / 陆如泉 杨 艳 刘 佳 罗继雨 张艳云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总结了过去10年共建“一带一路”的经验。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主力军,十年“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有怎样的经验?

  毫无疑问,国家元首“大外交”战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石油企业“六化”模式的国际化运行,是“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取得重大成果的关键所在。

  元首外交发挥牵引作用

  任何一项大的国际倡议提出后,要想把它变成现实,需要一系列外交动员。比如联合国和G20机制,或者上合机制和金砖机制,欧美的G7机制,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通过元首峰会、部长级会议以及各种领域的论坛等活动,以“大外交”来实现。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之所以能够开展得如火如荼,且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主力军,国家元首外交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牵引作用。

  2017年4月、2019年5月举办的首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均是当年首屈一指的主场外交活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亲自参与推动。

  不仅如此,过去十年,习近平主席参与了各领域、各种主题、国内各相关省市诸多“一带一路”外交外事活动。

  具体到能源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和支持石油企业加快开拓海外油气市场,经常把能源问题列入高层互访的议事日程,与其他各国元首共同推动了中国油企与俄罗斯、阿联酋、孟加拉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合作。

  例如,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海会晤,共同见证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和《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的签署。2014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此次会议上,阿联酋陆上项目被确定为中阿六个待合作项目之一。2015年底,习近平主席与阿联酋王储会晤制定双边关系路线图,进一步明确了能源合作方向。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首访中东,前往沙特、伊朗、埃及进行国事访问,对推动能源合作起着关键作用。

  2023年5月,习近平主席对沙特的国事访问,亲自出席中海峰会、中阿峰会,成为中国外交的又一重大创举。

  峰会期间,中国和中亚国家达成了一系列新的油气合作。其中,中国石油与塔吉克斯坦签署博格达项目补充协议,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能源部关于扩大中哈能源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萨姆鲁克—卡泽纳”国家福利基金股份公司关于扩大战略合作协议》等。中国石化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了哈萨克斯坦乙烷制乙烯项目关键条款协议。该项目是哈萨克斯坦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的标志性项目。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重大能源合作均能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共同推动。这成为促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落地生根、成为构建能源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最关键因素。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过去的十年,是冲突不断、挑战不断的十年。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和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务实推动能源合作。

  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的能源合作。十年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不断优化布局,巩固拓展能源贸易合作渠道。强调在与沿线国家合作过程中,维护有关国家的能源安全。既保障消费国的能源供应来源充足,又保障生产国的能源消费市场稳定;既保障消费国输入经济合理的能源品种,又保障生产国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和动力。

  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合作。十年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始终参与全球能源转型,研究推进与沿线国家在传统油气、新能源、互联互通等方面的合作;始终强调以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为重点方向,促进合作双方的绿色低碳化能源转型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坚持融入和开放型经济。十年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始终秉承开放包容理念,加强与各类区域组织、国际组织等的能源合作和交流。合作过程中,围绕促进全球能源技术变革,加强多方技术攻关、创新成果应用,凝聚共识,促进多方共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沿线国家分享合作机遇。十年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始终不断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公正、均衡普惠、开放共享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在合作过程中,强调合作双方不搞封闭小圈子,推进合作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通过能源合作使人民都能获得能源普遍服务和现代化发展的机会。

  “六化”模式国际化运作

  早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中国油企就已在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中国石油“走出去”的步伐就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多年来,中国油企探索出全球化思维、差异化定位、专业化管理、项目化运营、一体化发展、本土化立足的“六化”国际化运作模式,走出了一条共赢的油气合作之路,成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扎实落地的又一关键因素。

  全球化布局把握沿线重大战略机遇。长期以来,中国油企坚持在全球范围把握筛选油气机会,实现快速扩张。例如,中国石油把握2008年以来中东局势变化、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油气领域金融与资本市场的重大机遇,将多个重大项目收入囊中。其中,2009年连续获取了鲁迈拉、哈法亚等大型特大型油田开发项目,成为伊拉克两轮招标中唯一连续中标的石油公司;以41.8亿美元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公司,创造了当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的纪录。中国石化紧紧抓住中沙合作的最佳机遇,延布炼厂成为其“走出去”的样板项目。

  “一国一策”的差异化定位。沿线国家众多,各国商业环境、制度文化、政策框架等方面多有差异。“一国一策”的差异化战略,是中国油企开展合作的前题。大到根据国家优势、劣势研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小到根据各国的合同模式、能源合同的条款、能源合同的财税政策来确定项目运营策略。当地市场的利率、汇率、税率,项目本身的债务结构、股权架构、资本成本等等,都是中国油企开展合作项目要考虑的。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中国油企要尽可能做到异项目异策略。这最能体现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专业性、工匠精神和精细管理程度。“走出去”的中国油企在这方面的经验越发成熟。

  集中统一的专业化管理。中国油企绝大部分海外项目均为多个合作伙伴组成的联合作业体或合资公司,“中国特色”在联合公司行不通。为此,近20年来中国油企毫不动摇地坚持对整个海外投资业务实行相对集中统一的专业化管理,抓大放小,采用“战略管控型”模式管理海外业务,充分授权旗下子公司全权负责海外项目的开发与运营。最能体现中国油企对海外业务进行专业化管理的是,拥有一批具有专业化素养的人才队伍。

  坚持项目化运营。项目管理是中国油企海外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核心内容。中国油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始终注重处理好项目投资控制、建设进度、项目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多年来,中国油企已在海外业务达成共识:项目合同是“宪法”,严格遵照项目合同执行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项目合同条款的好坏,决定了项目的先天基因。如果合同条款不好,后天再努力,其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一体化发展利益最大化。沿线国家大多市场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差。过去的十年间,中国油企着力推动横向互通和纵向贯通的一体化发展。一方面,既有上游的勘探开发,又有中游的管道、炼厂,下游的销售,与国内上下游一体化结合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将自身打造为集投资和工程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与当地的供应商、承包商、服务商发挥协同优势共同发展。

  本土化立足为东道国谋发展。为更好地促进沿线国家的发展,中国油企很多项目的本地化用工率已达到85%以上,有的项目本地化用工率达到95%以上。本土化还体现在采购方面。中国油企采取成立合资公司、采用当地分包商、培养当地企业成长为合格供应商等多种措施,全面扩大东道国的物资和服务采购规模,以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例如,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分别成立了中哈公司、TIGER公司、中尼服务公司等,在东道国开展采购业务;中国石化在物资、工程、服务采购中,通过公开采购信息吸引当地企业投标,促进当地企业和社会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是中国油企融入全球化的十年。不断摸索,不断适应沿线国家的制度、文化和环境,中国油企的国际化步伐越走越稳键、道路越走越宽阔!

 

 

  本文第二作者均是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简称经研院)课题组成员,依次为:陆如泉,经研院院长、博士、教授级高级经济师;

  杨艳,经研院能源科技所所长;刘佳,经研院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所长;罗继雨、张艳云,经研院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专家

  责任编辑:陆晓如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