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炼化
【炼化】攻坚“重质” 京博维新
2023年08月18日 23:30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于 洋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京博石化牵头筹建山东省重质油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

 

  随着可开采石油资源呈现重质化、劣质化趋势,科学利用重质油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为此,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京博石化)牵头筹建了山东省重质油加工技术创新中心(简称技术创新中心)。

  “筹建这个中心,是想联合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共同攻关重质油加工应用技术,致力于解决炼化工业重油高效高价值加工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助力重质油加工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突破。”京博控股集团董事、京博石化董事长栾波表示。

  瞄准行业痛点攻关核心技术

  当前,我国每年进口重质原油高达1.4亿吨,重质油深加工技术的开发应用紧迫性愈发凸显。《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提升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的技术水平,避免精细化工成为西方卡中国脖子的又一个芯片。

  重质原油加工技术属于精细化工的重要范畴。相较于传统加工方法,重质油加工成本高、周期长、环保要求严格;对加工企业而言,重质油加工面临从运输存储、装备升级、加工流程等多方面的挑战。重质油加工技术已成为加工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要把加快重质油的利用、提升产品品种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集中力量攻克重质油的残炭值、沥青质和杂原子(重金属、硫、氮等)含量高,密度、粘度大,转化难度大,加工过程能耗高、清洁度低等卡脖子环节和关键核心问题,并作为创新突破重点下功夫,聚焦催化剂、助剂、炼化工艺和高端产品等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表示。

  山东作为化工第一大省,是重要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聚集地区,也是拥有全国民营炼厂最多的省份。

  “京博石化牵头成立技术创新中心,既靠近市场需求,能够紧密对接生产和产业,又靠近创新源头,能够充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加强科技成果辐射供给和源头支撑,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切实解决企业和产业的实际技术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春明表示。

  产学研用打造集成创新平台

  技术创新中心是由京博石化牵头,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滨州清津博校企融创化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筹建的。背靠市场和创新源头,京博将如何牵头做好这个创新平台呢?

  “京博一直致力于与国内外高校建立紧密而持久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不仅包括学术交流,而且涵盖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多个方面。”京博控股集团董事兼首席技术官刘原表示。

  得益于此,技术创新中心背靠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起产学研用的技术服务平台,并整合业界资源在原料预处理效能提升、重质油转化化工原料效率提升、催化体系与反应器设备的高效耦合开发及数字模型机理等方面深入进行重质油加工技术研究。

  “这种集成模式,对于行业内加工流程优化、降低过程能耗、硫/酸资源高价值利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等加工能力下,将实现最少的能源投入、最少量的碳排放。”徐春明说。

  据介绍。这个产学研用的技术服务平台有四个主要的研究方向:重质油高效转化催化剂开发,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关键催化剂/助剂;重质油加工工艺与工程技术开发,开发高值化应用工艺技术、示范和应用;重质油加工工艺模型开发,开发全厂加工流程计算的数字模型,为研发、经营和生产运营价值最大化提供支持;重质油加工高品质材料开发,开发以沥青、碳基材料为核心的产品,做好产品组合及价值延伸并提供客户系统技术解决方案。

  “我们期望通过这样一个集成创新平台,搭建一个融创平台,深入开展与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合作。以京博石化生产装置为试验场景,建立成果转化试验基地;汇聚、锻炼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打造以产业化应用为目标导向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特色技术团队,最终摸索出一条特色加工路线。”栾波说。

  打通创新—应用通道

  只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京博石化坚持市场化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在高性能燃料、高端化学品、高性能材料等各专业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合作,将高校及科研院所技术开发成果进行转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

  2020年,京博石化与华东理工大学刘纪昌教授持续合作,完成了基于结构导向集总方法和自由基链反应机理开发《延迟焦化装置分子水平反应动力学模型》,在分子水平描述复杂反应体系中绝大多数油品分子的反应路径,实现焦化产物收率、族组成和典型分子含量的预测。模型上线投用后运行良好,且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性和计算稳定性,为装置原料选择和装置操作提供了强力支撑。

  刘原认为,这种借助京博石化雄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力量以及京博石化在重质油加工、产品开发的经验的合作,不仅打通了创新—应用通道,而且帮助京博石化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后期,创新中心将以京博石化的实验和生产装置为依托,京博控股、京博装备的产业链为支撑,在重、劣质油加工技术、核心催化剂研发以及核心装备的开发等方面,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为石油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未来,京博石化将继续与国内外优秀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为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郑 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