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为做优做强国企奋斗
2023年06月30日 11:16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起步虽晚,规模虽小,但西藏石油的经营业绩可圈可点。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陆晓如 / 扎西旺扎 戚小娇

  布达拉宫的佛灯千盏,讲述着1300多年前汉藏民族之间的一段姻缘;雪域高原的油站点点,承担着西藏石油“在藏援藏兴藏,扩大品牌影响”的使命任务。

  在藏十余年,西藏石油公司一手抓履责,一手抓发展,从零起步,建设2万立方米库容的拉萨油库,运营30座加油站,累计实现成品油经营总量50万吨,销售收入近50亿元,累计上缴税费近2亿元,近7年来持续盈利——时间虽短,规模虽小,西藏石油却用“站排头、争第一”的气魄和作为,用实实在在却又亮眼的业绩,让党建引领的旗帜在雪域高原上高高飘扬,让石油精神石化传统在藏区发扬光大。

  网络合理布局

  “一卡在手、各地加油”。

  这是中国石化加油卡的口号。但是2010年之前,内地车主拿着中国石化的加油卡在西藏是加不了油的,因为没有中国石化的加油站。

  “兑现对客户的承诺,中国石化来到了西藏,就要坚守‘旗帜’‘栋梁’定位,把西藏各个地市和主要交通干线的油站布局优化好、发展好。”西藏石油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施长春说。

  初到高原,西藏石油人戏称自己“三无一有”,无人脉、无支持、无办公场所,有高反。对当时的艰难,经营管理部副经理李东明有切身体会。十多年过去了,他依然记得当时为了给加油站投营办证,碰了无数次壁。“当时很多政府部门领导都不知道中国石化,更何况普通老百姓。”

  就此退却吗?不!

  “虽然基础差、底子薄,开始很艰难,但我们有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有兄弟公司给予帮扶的温暖,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石油精神石化传统。这是我们发展的勇气和底气。”西藏石油副总经理方向明说。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西藏石油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当地车主不认识中国石化加油站,他们就印了很多小册子,不畏寒暑,走街串巷发放宣传。为了赢得车主的信任,他们还用了一个笨办法,在加油站挂上“国营加油站、品质有保障”的牌子。

  新建站选址难、投资大、进度慢,他们就开发新的模式合作,由重资产向重经营转变,通过租赁、收购、轻资产合作、企地融合等政策,实现快速投营。

  由拉萨向那曲、日喀则、林芝扩展网络,但对当地情况不熟悉,拿地困难,他们就与当地企业合作,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运营加油站网点。

  因为来得晚,难以在成熟区域找到布点的好位置,他们就从新城区、新增道路、尚无加油站的乡镇,以及城市道路、公益性设施建设规划等入手,结合西藏“一核一圈两带三区”发展新格局,挖掘空白区域。

  …… ……

  “2020年,我们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出成绩’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巩固大本营、开拓主干道、进军地级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网络布局指导意见,为长期发展谋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方向明说。

  结合自身管理能力半径,以“建设一批、投营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严格控制总量、合理优化布局,西藏石油逐步建立起了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布局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成品油销售服务网络体系,成为西藏成品油市场供应的主渠道之一。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2010年成立发展至今,西藏石油已有和在建加油站42座,其中自有加油站25座、合资站4座、特许加盟站8座、租赁站5座,中国石化品牌的加油加能服务网点已经覆盖了西藏全区7个地市和主要交通线。

  储备有力支撑

  面向未来,施长春表示:“按照西藏与内地省市的发展差距,预计未来5~10年,西藏成品油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西藏石油将牢牢把握机遇,聚焦网络发展建立营销体系,继续多元化、优化网点发展。”

  而这,离不开一个重要支撑——储备能力。

  走进位于拉萨堆龙德庆县境内的中国石化拉萨油库,眼前的卸油区、供油区、储罐区井然有序,4个柴油罐、4个汽油罐巍然挺立。

  而在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西藏没有炼厂,属于成品油资源净输入区域。西藏石油成品油分别来自新疆塔化炼厂、陕西延长石油和宁夏部分炼厂。如遇紧急情况,也会从青海石油格尔木油库临时调拨。因为地处偏远、海拔高,入藏道路少,再加上没有自己的油库,西藏石油资源运作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多、调入难度大。

  西藏石油副总工程师、物流中心主任、拉萨油库经理邓雄伟描述当时的窘境——几十辆油罐车常年往返于青藏线,确保西藏石油在营加油站的用油。其中,到拉萨最长的运输距离达2800多公里。这也是西藏石油成立最初那些年出现亏损的最大原因。“运输成本高不说,有时遇上大雪封路,油罐车堵在路上一两个月是寻常之事。油罐车无法按时抵达,西藏石油随时面临断供风险。”

  洞见症结。自成立之初,西藏石油就着力推进铁路油库建设。从选址到征地,从设计到环评,从施工到确定铁路专用线……每一个环节的推进都犹如翻越一座高山。

  2017年9月28日,随着 12节火车油罐、300余吨油品通过管线徐徐注入储罐,西藏石油拉萨油库正式投运。

  “从此,西藏石油可以通过铁路从炼厂直接发货至拉萨铁路油库,5~7天即可运抵。然后通过油罐车将成品油从铁路油库发至各个加油站,基本上能够做到当天送达。”邓雄伟说。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进一步发展网络,西藏石油有了底气——运费大大降低,吨油利润空间上涨。这也成为西藏石油扭亏为盈且如今持续盈利的关键。

  拉萨油库深知自己存在的重要性。拉萨油库副经理赤列旦增说:“油库坚守‘安全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加强应急管理,推进数字化升级,全力保障安全生产和油品质量,运营至今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件。同时,我们还助力西藏地区的消防事业,多次参与当地火灾、油气管道泄漏等救援任务。”

  除了建设油库外,为了建立资源保障体系,2021年起,西藏石油与青海石油达成成油品代储代发意向,在格尔木油库储备油品。作为后备资源,在铁路资源不畅紧张的情况下启用,它可以保障区内加油站油品正常供应,相序存发4000吨。

  与此同时,在新疆塔河炼厂开展炼厂自提业务,以厂为库,以汽运的形式将市场供应辐射阿里及周边。

  与四川石油达成代发代储意向,重点保供藏东昌都地区加油站。与中国石油西藏销售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携手履行保供职责。

  谋发展,必计长远。“我们还将推进拉萨油库二期建设,届时拉萨油库的库容将达到3万立方米,将满足西藏日益增长的成品油市场需求。”赤列旦增说。

  油品销量递增

  仓廪实而天下安。拥有储备能力2万立方米、年吞吐能力26万吨的拉萨油库,拥有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双重成品油运输保障机制,西藏石油打下了成品油扩销增量的坚实基础。

  “践行‘质优量足’和‘每一滴油都是承诺’,来源不明的油,价格再低我们一滴都不要。因此,油品质量是我们的金字招牌,是我们赢得消费者的法宝。”施长春说。

  但对西藏石油来说,扩销增量,这还远远不够。

  内地加油站淡季不是很明显,但西藏每年11月至来年3月因为气候高寒,游客骤减,淡季十分明显。

  内地加油站提升销量以效率取胜,在西藏却行不通。“比如,车辆通过效率再怎么提高也达不到内地的水平。”李东明说。

  因为在西藏,司机给车辆加油必须进站核验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三证合一,加油站才能出加油小票。加油员还要拿着小票核对车辆前后车牌无误后才能加油,而且过程中不能脱枪。不仅效率提不起来,还经常发生客户拒不配合,责骂加油员的情况。

  不具天时、不具地利,西藏石油人另辟蹊径扩销增量。

  在墨竹工卡县,政府举办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活动中,经常可以看见西藏石油墨竹工卡加油站站长阿旺央吉的身影。她不是在“摸鱼”,而是要借此在地方政府刷足中国石化的存在感。

  “刚开始,当地政府都不怎么知道中国石化。通过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的工作,他们不仅认识了中国石化,还给予了肯定与支持。我们能够锁定十几家当地政府单位的定点加油业务,与此有很大关系。” 阿旺央吉说。

  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品牌效应。

  记者在墨竹工卡加油站采访时,遇到了前来加油的甲玛乡矿山工人张云强。

  “中国石化不仅油的质量好,而且服务好!”被问及在这里加油的感受时,他连连点赞,还表达了长期合作的强烈意愿,“我们矿上每年需要用600多万元的油,正打算跟墨竹工卡加油站签服务协议。”

  探索和创新营销模式,差异化经营,也是西藏石油扩销增量的利器。

  能24小时营业的就提供24小时服务,不能的就向司机提供预约加油服务,收获了大批忠实客户;瞄准当地重点建设项目、重要厂矿企业,以优惠政策供油,收获巨龙铜矿等大客户;推出“逢8”会员日活动,每个月的8号、18号、28号销量激增;推出“行业VIP”活动,教师、医护人员可优惠加油,推出两天申请人数就突破百户……

  让所有工作围着经营创效转起来,西藏石油成品油销量不断攀升。而且借着比内地更大的采零差,成品油销售利润不断看涨。在往年良好业绩的基础上,全体干部员工铆足干劲,2023年向着全年经营总量12万吨新高努力奋斗。

  非油业务破冰

  “相较于内地,在西藏发展非油业务,我们有客户进店率100%的优势,但更多的是劣势。”西藏石油主管非油业务的经营管理部副经理尼玛扎西说。

  西藏地广人稀,商品消费需求分散、零售业发展滞后;本地物资匮乏,想在当地找到物美价廉的商品难;当地达到中国石化准入资质的供应商少,找供应商难……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对西藏石油的非油业务来说,每一条路都需要拓荒。

  深化油非融合互动,开展水饮节、易享节等营销活动,形成价格优势,培养当地车主在加油站便利店购物的消费习惯;请临近省市的兄弟公司帮助采购,努力让商品品类丰富起来,把进货成本降下来;推进非油业务多元化,引入奶茶餐饮、广告、洗车、充电等;第一座甄酒馆今年4月28日开业,一个月销售收入50万元;第一座充电设施和第一个光伏电站5月建成;发挥西藏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优势,打造特色门店,成为西藏特色名优产品展示窗口,吸引外地游客购买……

  拓荒路上需要拓荒人。全力以赴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西藏石油涌现出了不少非油品销售达人。山南市泽当加油站站长索朗曲宗是其中代表。

  客户进店,她总是第一时间迎上去,主动推介商品。她还在站外寻找商机,挨家挨户走访推介。发现功能性饮料在网吧特别畅销,就改变打法,精准推介,成功将100件功能性饮料销售给了一家网吧。后来这家网吧的老板还主动打电话来要货。

  疫情期间,来西藏旅游的人数急剧下降,私家车出行频率与出行半径大幅萎缩,非油销量也跟着萎缩。索朗曲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都在琢磨着怎么样才能把非油品销量提升上去。

  一天,看到商贩推着移动的摊位车销售水果,她计上心头:既然客户不方便过来,那我们就试着送货上门啊。说干就干!她跟同事们利用下班时间走街串巷,成功把粮油、鸥露纸、卓玛泉等推销给附近的小卖铺、网吧、工地、酒吧等。

  产品优、服务好,让更多“头回客”逐渐变“回头客”,她所在的加油站成为了方圆5公里内的“商品供应商”,站内的非油品销售额稳步增长。2017—2018年,索朗曲宗连续四次被评为西藏石油“非油品销售能手”。

  各出奇招、各尽妙招,2021年,西藏石油诞生了首座“百万元易捷便利店” ——堆龙德庆兴藏加油站便利店。

  “我们设立了易捷便利店专职管理人员。通过朋友圈推广等方式,提升客户知晓率和参与率。掌握客户需求,积极调整商品结构,做好库存储备。因此,提升了客户满意度、电子券兑换率和重复购买率,进而实现口碑传播的营销效果。此外,通过每月制定个人销售任务和推选销售能手、服务明星的方式,激励全体员工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非油销售工作中。”堆龙德庆兴藏加油站站长唐南刚介绍说。

  但行耕耘,终见光芒。2022年,西藏石油易捷服务的营业收入达到2287.8万元,同比增长30.2%;营业利润209万元,同比增长44%。

  “不可否认,与内地兄弟公司的非油品销售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但也意味着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把我们的易捷便利店打造成品牌突出、种类丰富、特色明显、客户信赖的购物场所和服务平台。”尼玛扎西说。

  人才基础夯实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千秋基业,人才为先。

  西藏石油深知,人才是第一资源。夯实人才基石,才能厚植发展沃壤。

  “我们注重干部的培养选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西藏石油党委副书记王大鹏说。

  着重培养本地干部,可以说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兄弟公司先后选派63名干部到西藏石油开展帮扶工作,为西藏石油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他们的帮扶时间一般只有两三年。为长远发展,我们大力培养本地干部。”王大鹏说。

  加强本地干部业务培训,派出本地干部参加中国石化“三百三千”实践锻炼计划、“青年干部培训班”等;不断完善干部交流机制,派出本地干部25人次到兄弟单位开展挂职交流……

  目前,西藏石油干部本地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2021年提拔的12名中层干部里,本地少数民族干部占73%。

  “注重干部选拔培养的同时,我们加强党建、销售、财务等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组织实施‘三支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员工‘三条跑道’发展路线。”王大鹏介绍说。

  为了让员工在“三条跑道”上跑得更快,西藏石油把员工送出去培养、把专家请进来培训,采取技术比武、多岗位锻炼、“师带徒”等措施,不断加强后备梯队建设。

  3月21日,为期10天的西藏石油第一期“加油站后备管理人员”培训班在江西石油职工教育培训中心拉开帷幕。西藏石油一次性选派了后备站长、记账员和近两年入职的大学生共计20名学员。

  正是通过这次培训,热路加油站后备站长嘎玛顿珠找到了自己成才的方位坐标。“我深刻感受到,跟内地的加油站相比,我们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安全生产意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去补足自己的短板。”

  “三条跑道”,无疑给一线员工带来了更多实现超越的可能。

  2021年7月,通过校园招聘,丁真志玛进入西藏石油工作。她坦承刚开始有心理压力。

  一方面,父母反对,认为不当公务员就不是正经工作。另一方面,身边同样来自藏区的同学,回西藏后不是在银行工作,就是考公务员进了政府部门,工作相对轻松,说起来也更“体面”。

  带着心理落差,她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加油员。但是,借着西藏石油迅速发展的势头和人才培养的东风,一年多时间她就当上了记账员,还成为了后备站长,而且年收入以10%的幅度在增长。

  “现在我不仅工作开心,有成就感,收入跟公务员比并不差,而且能就近照顾父母,他们也放心了。”丁真志玛说。

  培养人才,发展人才,还要能留得住人才。“我们完善各项组织人事制度,比如,健全考核考评机制,为干部职工争取特殊津贴、完善休假制度等,以待遇留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以环境和平台留人。”王大鹏说。

  过去,西藏石油发招聘通知,常常陷入无人问津的尴尬;现在招聘,报名的人很多,还得进行筛选。

  筑巢引得凤凰来。筑牢人才之基,必将塑造未来业绩更好、发展质量更高的西藏石油。

  本文图片均由戚小娇提供

  责任编辑:赵 玥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