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视点
科学规划统领CCUS产业
2023年05月04日 15:51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陆晓如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总经理聂晓炜

 

  推动CCUS发展,要科学制定产业规划,配套全产业链支持政策,健全完善标准体系。

 

  当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零碳”或“碳中和”目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作为一种大规模减碳技术,被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但是,我国的CCUS项目普遍面临碳捕集成本高、源汇匹配不稳定、经济回报率低等问题,距离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仍有不小差距。

  为促进CCUS产业发展,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总经理聂晓炜提出了《关于科学规划统领CCUS产业,成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战略引擎的建议》。

  蓬勃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聂总,您好!据悉,今年两会您带来了与CCUS产业发展相关的建议。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

  聂晓炜:“双碳”背景下,CCUS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纷纷加大研发力度。近年来,我国国家政策支持和推动各领域CCUS技术由先导试验转向了工业化示范阶段。我国CCUS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但距离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仍有不小差距。因此,今年两会我提出了《关于科学规划统领CCUS产业,成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战略引擎的建议》,期望我国尽早实现 CCUS 的产业化、规模化利用。

  中国石油石化:根据您的调查研究,目前CCUS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如何?

  聂晓炜: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发布的《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1)》,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投运或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约40个,遍布19个省份。如若加上2021-2022年公布的新项目信息,目前我国CCUS项目数量已远不是这个数字。

  在我国的CCUS工业化示范项目中,中国石化做出了有益探索。整体部署实施了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破除了源汇壁垒,突破了碳捕集、输送、利用、封存等环节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难题,创建了“技术开发—工程示范—产业化”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了驱油与碳减排技术创新示范。

  该工程已于2022年8月25日投产。它是目前国际上注入压力最高、采出气处理难度最大的CCUS工程,建设规模、技术难度是世界级的。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百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的降碳量。对胜利油田来说,该项目除了固碳的价值外,还是一大油气产量增长点。它可覆盖2500多万吨的地质储量,将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以上,年增产原油20余万吨。

  道阻且长

  中国石油石化:您怎么看CCUS在我国的前景与价值?

  聂晓炜:我国CCUS技术和项目稳步发展。虽然目前整体仍处于工业化示范阶段,距离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化开发利用还有不小差距,但发展前景广阔。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可在我国封存47亿~55亿吨二氧化碳的同时,增加约19.2亿吨石油可采储量,相当于我国剩余可采储量的一半以上。此外,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可以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深部咸水层、枯竭油气藏等地质体。还可以优选有利盆地和区带,以二氧化碳驱替深地丰富的资源,经济价值、资源潜力和社会效益较为可观。

  中国石油石化:促进我国CCUS产业发展,发挥CCUS碳减排潜力,要解决哪些痛点?

  聂晓炜:经统计,目前我国CCUS工业化示范项目中,各领域的CCUS项目普遍面临各抓一面、分段规划和成本高、投入产出效果低等问题。与巨大的碳排放总量相比,我国现有示范项目规模较小,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成本很高,限制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首先,CCUS项目经济性不确定。石油企业作为我国CCUS项目主力军,可以通过二氧化碳驱油获得直接经济回报。数据显示,国内EOR示范项目可实现0.1~0.4吨石油/吨二氧化碳的换油率。在高油价下有正向投资回报,但仍远低于水驱效益。如果没有碳市场回报冲减项目成本,因碳捕集成本高、经济回报率低,将导致CCUS项目极难维持长期运营。

  其次,项目点状分布不利于产业集成发展。我国全流程CCUS项目零散分布于电力、煤化工、钢铁、油气等不同行业企业,存在源汇企业组织协调难、资源不匹配不稳定等情况,在碳资产归属界定、责任风险分担等方面存在难题,制约了CCUS规模化应用。

  三条建议

  中国石油石化:为加快我国CCUS产业发展,您有何建议?

  聂晓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时作出的“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等重要指示要求,聚焦CCUS技术全生命周期能效提升和成本降低,亟须国家层面强化CCUS战略设计,科学制定CCUS产业规划,配套全产业链支持政策,健全完善标准体系,推动CCUS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造改变能源结构、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新引擎。

  首先,建议制定国家CCUS产业科学规划。针对CCUS产业不同区域地质状况、潜力和条件,加强长期战略、顶层规划,统领能力建设、措施配套和资源配置等,重点部署CCUS+深地空间储能和资源开发利用、CCUS+风光电、CCUS+氢能、CCUS+生物质能等前沿和储备性技术攻关应用,聚焦全产业“捕输用封”CCUS产业布局,完善全流程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体系,形成国家“一盘棋”、区域“一体化”。

  其次,建议试行CCUS“链长制”运营模式。国家或政府制定区域CCUS产业规划、配套产业政策和基础设施,建立有效的跨区域、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以重点项目和示范企业为“链长”牵引,示范培育CCUS产业链,形成系列技术标准体系,有序推动各优势区域尽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再次,建议构建CCUS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汇总提炼各省份、企业制定或试点运行的CCUS减排量核查、监测及计量方法,探索创建国家CCUS碳汇核查、监测、计量标准,量化CCUS减碳固碳价值。构建CCUS国家碳排放、绿色交易体系,加快推动CCER重启进程,推动CCUS碳交易市场全覆盖,激发更多企业参与CCUS产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责任编辑:陆晓如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