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科技人才齐发力
2022年12月31日 15:22 来源于     作者:本刊记者 赵 玥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本,地球物理公司聚力技术创新,向一流物探企业迈进!

 

  无限风光在险峰。

  对于物探企业来说,想领略“无限风光”,就必须脚踏实地地站在科研和人才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多年来,地球物理公司重视科技创新,珍视员工,通过提高待遇、改善条件,解决选人、育人、留人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提升科研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油气开发注入强心剂。

  科技研发促生产

  “四面山项目,是中石化勘探分公司成立以来最难的项目。”地球物理公司南方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周刚说。

  四面山位于重庆市江津县。顾名思义,四面围山,小气候特别厉害,所以放炮要在极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过去日效约300炮,现在一个月能放3万多炮。归根结底,是技术的进步。

  这十年,科研一直是地球物理公司的重中之重。

  成立的第二年,地球物理公司就成立了科技研发中心。“我们一直在改革之中。”科技研发中心总经理徐雷良说,地球物理公司始终坚持“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和布局优化,搭建了“一个整体、两个层次、若干团队”研发体系,建立了“1个中心+6个研究所(中心)+8大技术专家团队”研发架构,形成了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科研组织机构。

  “工程企业和油田企业有所不同。我们的目标就是瞄准生产,注重研发与生产相结合,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地质任务,服务油田;面向野外生产,服务现场;面向延伸产业,服务新业务’,开展科研工作,实现提速、提效、提质。”徐雷良说。

  技术高速发展,能够更精确高效绘制地质构造图,不仅提高了勘探效率和成功率,而且使物探人能够勘探之前难以勘探的页岩等复杂地质,找到更多的油气资源。

  地震仪器设备是物探采集的核心装备,长期以来受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直接制约了地球物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紧密结合物探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地球物理公司扎实推进采集装备研发工作。

  2015~2018年,历经三年攻关研究,地球物理公司承担并完成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地震勘探无缆自主采集系统》项目,并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

  专家组认为,节点仪器达到了地震采集应用的要求。与国外节点仪器相比,功能更丰富,更适应质量监控需要,主要技术和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课题形成5项技术创新,申报6件国家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点仪器研发成功,填补了中国石化高端核心地震采集装备的空白。

  2020年5月2日,准噶尔盆地庄6井三维项目,由地球物理公司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节点地震采集系统I-Nodal实现了首次在西部沙漠区域的大规模应用。

  一系列技术攻关,让过去曾是空白评估的地区不再空白。

  地球物理公司党委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确定了“打造技术先导型地球探测公司”的发展目标,编制“十四五”科技规划和打造技术先导型地球探测公司实施意见,产学研用一体发力,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深刻领会“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基础上,地球物理公司明确科研经费保持每年10%的增幅,制定完善了揭榜申报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等7项科技管理制度,成立8个专家技术攻关支持团队,设立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技术推广奖等12类奖项,全面激发科技攻关活力。

  十年来,地球物理公司形成的技术成果喜获多项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7项,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科技进步奖26项;“可控震源宽频高效地震采集关键技术”等6项技术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年来,地球物理公司完成二维采集项目327个,共计14.1万公里;三维地震采集项目392个,共计12.8万平方公里、3740余万炮。支撑了东部老区硬稳定,促进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顺北的碳酸盐岩油气藏、页岩气、陆相页岩油实现重大突破。

  如今,地球物理公司以单点高密度、可控震源高效采集、节点采集、山前带勘探、特深层勘探等为主的特色技术系列已初具规模。

  前进不停,科研不断。

  培养人才后续力

  “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节点采集系统正在项目全面推广。对此,你有什么建议呢?”在地球物理公司青年科技论坛上,技术专家与来自各层面的青年技术人员,围绕前沿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深度交流研讨。

  人才兴则企业兴,人才强则企业强。

  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排头兵,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稳油增气,物探技术尤为关键。近年来,地球物理公司积极搭台建擂,推动科技发展。团委持续组织开展青年科技论坛,加强物探技术交流、推动技术互鉴共享,积极为上游资源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近年来,地球物理公司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12346”工作方针为遵循,以“活力迸发、人才富集、技术领先、装备精良、效益优良”为核心要素,围绕打造“技术先导型地球探测公司”的发展目标,深入推进人才强企工程。

  “爱惜人才,就要给他们提供干事的舞台。多给人才搭台子、压担子。”地球物理公司副总经济师、党委组织部部长、人力资源部经理冯景战说。

  为了打造保障人才成长的阵地,地球物理公司大力畅通三支序列人才成长通道,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针对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环节和突出问题,分别制定公司专家和基层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专家绩效考核办法、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等多个人才管理制度,将人才职位职数、任职条件、选聘程序、职责权利、保障支持、管理考核、薪酬待遇等内容进行规范完善,破除了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发创新创效活力、营造成长成才良好氛围提供了坚强支撑。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背景下,要把组建一支有情怀、爱国家、懂技术的人才队伍放在战略首位。要创新“引”的模式,拓宽渠道把人才“引进来”,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牵头引领作用,加强统筹谋划,强化资源整合,加大政策倾斜,吸引人才。

  “长期以来,公司一直坚持优中选优,不断拓宽人才成长空间。”冯景战说。据介绍,地球物理公司制定了“十四五”专家队伍发展规划,报经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批准同意,公司级专家职数同比增加63%,进一步拓宽了技术人才的成长通道。同时,拓展专业技术职位设置领域,建立涵盖勘探、仪器、信息、经营、政工等各专业领域的职位体系,挑高各类人才发展空间,营造了优秀人才在基层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多措并举,不断拓宽引才引智渠道。地球物理公司成立至今,共录取大专及以上毕业生279人,录用率位于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板块各企业前列。同时,建立了与大专院校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在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方面,地球物理公司为人才放权赋能,推进“揭榜挂帅”竞争机制、项目长负责制等科研课题管理,召开“揭榜挂帅”立项审查会,优选立项课题28个,优先解决科研经费,人才自主科研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升。

  对于一个投身于激烈的市场鏖杀的企业,制定科学可行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

  在这方面,地球物理公司进行了很多创新。首次实现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确保能够全面反映人才岗位价值和贡献。创新考核评价方式,首次采取单位测评与公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设立所在单位和同行专家两个定性考核维度。通过不同侧面的评价,真实反映人才履职表现情况,切实提高了考评的准确性。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人才薪酬待遇和聘任情况与考核结果实现了“双挂钩”。

  健全多元立体的激励体系,地球物理公司先后有2人获得“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2人获得“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1人被评为“石化名匠”,2人被评为“中国石化技术能手”,12人被评为“铁军名匠”,增强了高层次人才的荣誉感、成就感、自豪感。

  盘活人力资源

  “能参加此次业务承揽合作项目,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会充分发扬物探人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优良作风,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任务!”在西北油田采油运维项目出征誓师大会上,党支部书记赵斌的发言铿锵有力。

  2021年10月12日,地球物理公司华东分公司首批34名干部员工踏上了新的岗位征程,承担起西北油田采油运维项目的油井巡护工作。

  面对疫情影响、内外物探市场工作量不足、生产经营压力巨大的严峻形势,坚定不移走出去,加大对外业务承揽和劳务输出力度,激发人力资源活力,成为华东分公司破解主营业务队伍人员冗余、人员结构不均衡发展困局的迫切需要。

  “输出到财务共享中心扬州服务部开展业务承揽,是华东分公司经营的需要,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需要,是改革发展的需要。”在财务共享业务培训动员大会上,华东分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陆飞莺为输出的员工们加油打气。

  无独有偶。华北分公司在这方面也做了有力探索,取得不错的成效。

  华北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军才说,人工费用成本占总支出的30%,盘活人力资源至关重要。“不要把职工当负担,要当宝贝。”

  如何盘活平均年龄达54岁的职工队伍?华北分公司党委想了很多办法,组织职工参加培训,考取证书,发掘优势,把他们输送到合适的岗位上。

  近年来,地球物理公司党委聚焦高质量发展,聚力全面完成全年经营指标,进一步盘活人力资源,开辟新的市场盈利空间,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上岗率,增加员工收入。从强化思想引领入手,让“干活挣工资,创效发奖金”的理念深入人心。广大干部员工打破思想禁锢,主动适应行业发展趋势,自愿自觉支持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对外业务承揽和劳务输出工作,加大对外创收力度,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赢得发展主动。

  创效挖潜,优化组织机构势在必行。

  冯景战介绍,他们压扁管理层级,缩短了管理链条,裁撤分公司下属的所有三级单位,管理层级由“公司—分公司—大队—基层队”四级管理压扁为“公司—分公司—基层队”三级管理,组织效能显著提升。同时优化组织机构设置,近5年来,基层机构数量由261个压减到155个;两级机构费用由5.23亿元压减到2.73亿元,降低47.8%。

  如此一来,精简机关定员成了大势所趋。据统计,地球物理公司所属单位机关部门及直属机构数由88个压减到63个,定员由1004人压减到580人。持续压减用工总量,用工总量从成立之初的11813人压减到7415人,净减少4398人,减幅37%。

  用工压缩,使得盘活人力资源极为重要。近年来,地球物理公司跨专业经营单位统筹配置员工873人次,降低业务外包费2653万元;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对外输出创收,累计盘活用工806人次,创收5074万元。

  在全新的用人思路下,外部单位成了最佳的培训场所。

  徐雷良说,科技研发中心在整个地球物理公司范围内组织了二十几人,到西北油田研究院“打工”,今年已经是第五年。通过参与油田的实际生产,这批人从资料处理到开发方案,基本上能独当一面。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凝聚了全员攻坚创效的精气神。

  近年来,地球物理公司全力破解市场规模小、用工总量大、管理成本高、员工创效活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坚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三能”机制常态化建设为主线,持续激活力、增动力、提效率,人力资源价值创造能力持续提升,为打造技术先导型地球探测公司、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培训竞赛搭平台

  上光荣榜,获“进步之星”,是胜利分公司传感部员工的一大乐事。

  为响应地球物理公司2021年夏季设备检修会战,传感部根据生产计划,于当年7月开展以“战高温斗酷暑,高效完成检修任务”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在一个月时间内完成首次承揽的1万串30DX检波器组装任务。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劳动竞赛个人评比中不单有“优胜个人”,还增设了“进步之星”。

  “劳动竞赛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整体工作速度更快、工作质量更高,锲而不舍努力赶超自我,这才是竞赛最有意义的地方。”说起“进步之星”设立的初衷,车间主任李伟说。

  物探是石油石化产业链的首个环节,是典型的高科技加劳动密集型行业。地震生产如同链条传动,非计划停待一天就会损失几十万元。

  在胜利分公司“名匠工作室”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大师陈治庆正在和徒弟们讨论节点仪器的课题研究。这种新设备在地震队才运用一年多,陈治庆已经确定了遥爆接收、触点传输、智能充电等多个攻关方向。

  近年来,陈治庆带领团队先后获得发明专利39项,发表技术论文31篇,平均每年为企业创造效益上千万元。作为“金牌导师”,在中国石化举办的技能竞赛中,经过陈治庆“点金”的选手全部拿到了名次。成绩前10名的选手,陈治庆的徒弟占了9个。

  在传授知识经验方面,陈治庆毫无保留。如今,他开设的《周五大讲堂》已经坚持8年,每次都吸引众多技术人员前来交流。他主持的工作室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授予“中国石化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并获得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表彰,先后培养出了技师、高级技师40余名。

  “公司持续健全人才作用发挥协同机制,努力让各类人才作用发挥有平台、成果转化有载体,强化平台对人才的吸附效应。”冯景战说。

  具体来说,一是深化导师带徒活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2020年开展第一批“名师带徒”活动,通过导师与徒弟双向选择,最终有42位名师选择了160名徒弟。同时,积极开展基层“师带徒”活动,近年来共有236名青年员工分层次、分专业进行了师徒结对。青年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二是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牵头组建跨单位、跨领域、跨专业的研究团队,成立专家创新团队8个、名匠工作室6个。组织开展联合攻关,破解现场难题,重点在全节点、可控震源、源驱动等新技术攻关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不断刷新不同探区生产纪录。

  在地球物理公司顺北7井南项目会议室,HSE“夜大培训班”的第一课如约而至。

  顺北7井南项目由华东分公司SGC2121地震队承担施工任务,综合管理支持中心安全监督员冯建壮负责项目的安全监督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班组长想做好班组HSE管理的愿望非常强烈,但苦于缺少方法和技巧。冯建壮和项目安全副经理协商对策后达成共识:补“短板”从培训做起,办个HSE“夜大班”。

  “啃”制度,“研”规范,再结合项目实际,把如何开好班前会和周会、如何开展班组风险辨识与风险排查治理、如何做好班组人员管控等“规定动作”,编成易于操作的“夜大教材”, “夜大培训班”正式开课了。测量组长罗世如表示:“再忙我也要来,讲的都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近年来,地球物理公司坚持精选优育,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效率。构建“递进式”培训项目体系,分层分类构建10个培训项目的人才培训项目体系,实现逐级培养提升。建立“演进式”培训课程体系,探索“掘进式”培训实施体系,完善“跟进式”培训评估体系,扎实开展培训监督评价,促进提高培训质量。每年举办多期技术研讨班、高级研修班等,培训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次。

  关怀员工办实事

  对胜利分公司SGC2109队党支部书记唐伟来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生日——在荒无人烟的大漠里,他吃到了生日蛋糕。美味的蛋糕,同事的祝福,让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忍不住红了眼。

  这是胜利分公司“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的一幕。

  搭建电信通信站,增添冲水厕所和淋浴室,建设职工之家……一系列改善干部员工驻地生活条件的行动后,“蛋糕工程”又给干部员工带来了惊喜。以往送蛋糕卡的模式,在西部大漠变成了“现场直达”。

  胜利分公司SGC2104队承担的顺北8井区三维项目,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境内,地表全部被黄沙覆盖。队伍刚来的时候,这里是一片荒漠。以往施工,通常采用主营地板房+分驻地帐篷的模式。这一次,“大漠社区”拔地而起。生活健康区、文化健身区、办公管理区、生产保障区、辅助功能区,井然有序。

  生活健康区内以施工人员的宿舍为主,宿舍内空调、衣柜、洗脸架等物品一应俱全。为加强温度调节,每栋板房还“穿”上了保温罩。5口水井、2套净化水设备、4台自吸泵、8座水罐等设备组成的供水系统,不仅实现了整个营地的自动供水,而且能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再利用。

  在建设营地时,专门配备了两组固定式淋浴室。“以往,只有出了沙漠才能洗澡。现在即便是在大沙漠,我们也能享受淋浴了。”安全员隋平说。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员工过上好日子,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谋幸福、做贡献。”地球物理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宋明水说。

  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地球物理公司坚持依靠员工、发动员工,调动和保护干部员工创新创效、提速提效的热情,凝聚强大发展合力,用发展成果保障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认真倾听员工的心声,提升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断增强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个企业要想真正“留住”人才,就要做到真心实意,了解他们的“内心所求”,在工作环境、收入保障、政策倾斜上给予支持,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同时,开通服务人才“绿色通道”,让关心关爱深入人心,让人才在自身岗位上安心钻研,在自身领域“开花结果”。

  为此,地球物理公司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待遇留人。为招聘的毕业生发放安家费、成才奖和野外工作奖,提升青年员工收入水平,鼓励青年人才扎根基层创新创效,激励青年人才快速成长。2021年,发放毕业生安家费154万元,首次开展青年人才成才奖评选,11人获评“物探新星奖”,24人获评“物探希望奖”,发放奖金57万元。有效缓解了青年人才的生活压力,提升了青年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

  事业留人。建立青年人才职位晋升绿色通道。近几年先后有30名35岁以下优秀青年人才被选拔到基层领导及同等待遇岗位。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氛围,在广大青年中更加浓厚。

  “我们还实现环境留人。绘制青年人才三期链条递进式成长地图,实施基层‘墩苗’成长,引导青年人才到基层一线‘接地气’,建立青年人才成长档案,帮助青年人才系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冯景战说。

  及时了解青年人才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优先考虑按照毕业生就业意向地点分配工作,优先为没有住房的毕业生解决住宿问题,优先配备电脑等办公用品,经常组织青年员工开展联谊活动,切实使青年人才感受到家的温暖。“近几年公司青年人才流失率显著降低,青年人才对公司的归属感有效提升。”冯景战说。

  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本。多年来,地球物理公司以员工为基石,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破解“卡脖子”技术,让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向着一流物探企业迈进!

  责任编辑:陆晓如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