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话题
二十大的能源发展逻辑
2022年12月09日 13:47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本刊记者 于 洋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党的二十大报告透露出我国能源发展思路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多样化。

 

  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正值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发展遭遇严重挫折的特殊时期。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全球能源市场面临着新的变化。俄乌冲突、欧洲能源危机,世界能源格局正站在十字路口。

  党的二十大报告透露出当前中国能源发展的重点在哪?如何从宏观上把控当前能源领域内的热点问题?未来中国能源发展要走怎样的道路……为此,我们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探讨。

  新的历史岔路口

  中国石油石化:各位专家好!关于能源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提到了“双碳”和国家能源安全问题。为什么着重提到这两点?

  周天勇: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全球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在下降。由于极端天气频发,俄乌冲突、欧洲能源危机导致能源市场各方力量产生新的较量,以及近年来海外主要国家新能源快速推进、传统能源退出过快等导致能源价格的影响弹性变大,全球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受到挑战。世界能源和我国发展都面临着新情况、新形势。

  赵磊:乌克兰危机导致油气卖方市场重现,欧洲天然气因供应短缺出现“欧洲溢价”现象,俄罗斯能源份额大幅下降而美国能源优势显著增强。全球能源格局新变化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进口成本上升、在碳减排和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上的博弈加剧、能源贸易面临二级制裁风险等方面。

  曲睿晶:实现碳“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但这一目标对我国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中国石油石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发展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赵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油气总产量在十年间增长超过23%,全国天然气管网规模达到11.6万千米,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实现了从300米深水向1500米超深水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逐步完善,供给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我国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成效显著。煤炭消费的比重已经降至56%,比2012年降低了12.5个百分点,近十年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实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程,90%以上的煤电机组达到与天然气发电相当的排放水平。持续升级成品油质量,车用汽柴油的质量标准已经全面提升至国Ⅵ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徐斌:2020年9月,我国郑重向世界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

  过去十年间,我国的能源生产结构加速转变,清洁能源占比正持续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7%。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

  能源像粮食一样重要

  中国石油石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能源资源安全提升到粮食安全之后。我国能源安全面临怎样的挑战?

  赵磊:我国化石能源资源不足,能源供应脆弱性问题日益显现。我国煤炭储量较大,已探明可开采量约为1622亿吨原煤,占全球总量的15%,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石油、天然气资源匮乏,技术可开发量分别约为36亿吨、6.3万亿立方米,仅占全球总量的2%、1%,人均占有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7%。

  长期以来,我国油气自给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较高。2021年,我国原油进口比重达72%,连续四年超过七成;天然气进口比重达45%,较10年前提高2倍。同时,我国进口石油80%以上来自中东、北非等地区,运输需经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要道,存在“卡脖子”风险。今年上半年,我国煤炭、原油、天然气进口量分别减少18%、3%、10%,但进口成本增加了64%、53%、50%,进口化石能源的经济代价显著上升。

  周天勇:转型保供挑战叠加,能源系统安全复杂性大幅提高。我国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2021年比重约为80%,其中绝大部分为煤炭。面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需要,我国一方面要转变以煤为主的发展路径,稳步推进退煤降碳,另一方面要应对气候环境对清洁能源发电稳定性的影响,系统安全复杂性大幅提升。受今年夏季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影响,7~8月四川水电较常年减少五成,光伏发电量同比下降6%。同时因高温引起降温负荷大幅增长,造成供电紧张。

  中国石油石化:当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紧迫,如何基于我国资源禀赋现状,提升我国能源安全的韧性?

  曲睿晶:坚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充分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和煤电的基础性调节性作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力争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炭、石油储备体系,特别是加快储备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设施建设,确保能源供应保持合理的弹性裕度。

  袁江如:在党的二十大第一次记者会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提到了三点:一是扎实抓好固本强基,二是扎实抓好有序替代,三是扎实抓好风险管控。这三点很好地回应了当前我们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方面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加强电网建设和多元化电力结构,推进电网智能化将成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关键;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尽快使清洁能源增长可以满足能源电力需求增量等。统筹煤炭保供和降碳发展,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兼顾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

  赵磊:油气行业要不断挖掘勘探开发潜力,大力加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管网集输、互联互通水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油气企业将增储上产要求落实于行,做好降本增效,实现逆势突围;非常规油气已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组成,继续推动页岩油开发快速推进、页岩气继续大幅增产的良好局面,努力探索适应我国陆相页岩油复杂地质条件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

  走好“双碳”步调

  中国石油石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提出了要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先立后破。如何理解“先立后破”?

  赵磊:“先立后破”很好地回应了我国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在“双碳”发展中的作用。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发展模式仍在我国根深蒂固,推进能源转型,应以加快清洁能源“立”的速度助推化石能源“破”的进程,稳步实现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全面替代,提高能源自给能力和保障水平。

  曲睿晶:“双碳”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未来仍有30~40年的路要走。因此,在新能源不能安全可靠替代化石能源时,仍需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需要加强。这意味着围绕绿色开采、高效发电、清洁转化、污染治理四个领域的工作需要持续推进。此外,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处于较高水平,过去本土油气开发力度不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先立后破”,对油气行业来说要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补短板”。特别是在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当前和一段时期内,只有将煤炭清洁利用和本土油气增储上产工作做足,夯实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才能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

  中国石油石化:在“先立后破”的工作思路下,未来“双碳”道路上我们的步调如何迈?

  曲睿晶: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在这一过程中,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徐斌: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体现出中央对能源转型问题上的“渐进平衡”逻辑,即我国在“双碳”道路上要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资源禀赋的约束,渐进推进,考虑不同能源品种的平衡,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完善能源与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建立新型能源体系

  中国石油石化:能源系统应如何牢牢立足基本国情和能源资源禀赋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

  袁江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将能源保供和“双碳”重点提出,体现的是未来我国能源体系要实现多种能源优化布局的思路。要加快以清洁替代加速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构建新型能源供应体系。破解化石能源资源紧缺的困局,关键要找到充足的替代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就是答案。我国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用好西部北部风光资源是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的重中之重,加快开发西南水电将为促进能源清洁化转型提供有力保障,稳步开发海上风电是满足东中部中远期能源需求的重要途径。

  赵磊:我国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国能源资源与需求呈逆向分布。构建清洁能源大范围配置、电能大规模利用的能源生产消费新格局,需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能源领域市场化建设仍有较大空间。清洁能源大规模消纳、市场分割、价格有效调节供需等环节仍存在尚未有效解决的“梗阻”,迫切需要加快电力市场建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破解上述问题。

  中国石油石化:在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水平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袁江如: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能源必须充分发挥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光伏和风电产业,不论技术水平、制造水平还是市场份额都已经走到全球第一,应该解决储能和氢能两大问题。储能端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材料和装备。通过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让价格降下来。推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户用光伏领域需解决并网消纳、电站全生命周期运维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电站建设为乡村了带来活力。未来,我们将继续助力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灵活调节能力,促进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协同,实现能源的安全、清洁、高效、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陆晓如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