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油气
【开发】一体推行 合力制胜
2022年08月21日 09:44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中国石化华北石油系列报道(一)

 

  华北油气大力推进一体化,各部门拧成一股绳,再创佳绩。

 

文/本刊记者 付嘉欣/马献珍 赵 楠 张军利 李文昕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新建天然气产能达到4.35亿立方米,生产天然气达到24.82亿立方米,又有了大幅提升!”华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王翔说。东胜气田天然气年产量更是达到10.0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创历史同期新高。这样的业绩,为华北油气分公司力争完成全年天然气产能目标增加了底气。

  要知道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边缘的大牛地气田与东胜气田是以致密性砂岩为主的区块,被专家称之为从“磨刀石”里采气。如何将单井产量低、稳产难度大的“三低”含水气藏开发好、发挥出其应有的贡献,近些年华北油气分公司持续奋战。

  特别是面对“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传统行政模式,华北油气大力推行一体化,用系统思维打破桎梏,实现了效益开发与稳产。

  地质工程一体化

  “我们研究院经过探讨,认为这口井可配产3万立方米。”

  “但从工程角度来看,我们工程院觉得这个估值过高……”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华北油气分公司机关,一群人坐满了会议室。地质人员与技术人员又在展开讨论。看似针锋相对,实则这是一场能切实提高产量与效益的辩论赛,激烈的讨论过后,最终总能确定开发的实施方案。

  华北油气分公司下属气田具有高含水特点,开采难度大,“以前地质与工程之间联系得不够紧密,遇到什么问题,都是工程讨论工程、地质讨论地质。”王翔表示。

  然而,同样是一口井、一个气藏,在地质和工程上却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样子,好比是 “盲人摸象”,地质摸前腿,工程上摸的是后腿,层面不同,双方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导致开发效果不理想,产量难提,潜力难挖。

  一体化的核心就是双方能够及时沟通,相互参与。比如地质人员摸上“象腿”时,工程院就要跟上地质人员的节奏同时了解探索,一同把地藏描述好,把规律认识好。每个方案都要经过多轮优化,使各种指标达到最优,避免内耗和损失,使其最大限度符合生产实际和地质条件。

  地质工程一体化推进后,华北油气分公司工程院秉持“工程是为地质服务”的宗旨,不仅研究工程,还要努力吃透地质对象。学地质知识,做一些地质研究,培养地质涵养,用地质人员的想法、思维看待工作,提出建议。

  “现在所有人都能保障以提高产量为工作核心,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形成良性循环。一体化推进至今,高产井层出不穷,比例越来越高,效率也越来越好了。”王翔说。

  今年开发的JPH-488井,在地质预测一井三滩的情况下,钻井后效果与地质预测完全相符,目前日产稳定在6万立方米。对比之前,地质预测与钻井的偏差全部大大降低,产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整体而言,2021年 砂岩钻遇率90.07%气层钻遇率66.98%;2022年 砂岩钻遇率90.37%气层钻遇率69.34%。

  “以前是地质人员选段,技术人员进行相应工程设计与实施。现在是相互协调,使地质人员和工程人员真正做到统一思想认识,劲儿往一处使,最终实现产量的突破。”华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储改所副主任师朱新春说。

  区块责任制

  不仅体现在机关,远在700多公里外的大牛地气田,一体化也有属于自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区块责任制既明确了专业又明确了区块,开展工作时更加井然有序,推动了每一板块相互配合,互相成就。”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气一厂开发研究所所长张家伟评价道。

  张家伟告诉记者,采气一厂井区数量多,情况复杂,员工要将所有井的信息全部掌握、管理,缺乏针对性。时间久了,大家逐渐陷入了“口口井都要管,但口口井都管不好”的误区。不仅如此,之前还存在技术人员吃大锅饭的迹象,员工们的激情逐渐消减。

  为解决这个问题,采气一厂今年出台了“区块责任制”管理方案。区块责任制规定地质人员、动态分析人员、采气工艺人员和石油工程人员共同组队,以某个区块为中心搭建一个小团队,专门负责这一区块。

  与从前的“大杂烩”不同,每一团队负责一个区块,知道自己的职责范围,有针对性地参与区块分析,不断打磨方案内容,并且规定区块指标与员工效益直接挂钩,以提升员工积极性。

  区块责任制不仅让开发方案更加合理,员工综合能力也取得了提升。一个单井分析要涉及地质、气藏、工艺等部分,大家一起分析,一起绘制方案,耳濡目染之下就能学到很多知识,促进员工进一步将井的特点规律了解清楚、分析透彻。

  “自从参与区块责任制,我们逐渐将每口井的特点、工艺都能搞清楚,增强了对区块的熟悉程度,目前哪些井有潜力,哪些井存在问题,基本上都可以掌握。在此基础上,每个区块的生产更加高效,气井稳产效果越来越好。”张家伟说。

  在DK13—PF13井场,张家伟介绍,这是我们承包的区块,通过对这口井的地质评价,认为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有潜力,决定对该层实施补孔压裂改造,日产气由1000立方米增加到2.5万立方米,仅花费200多万元,实现了相当于打一口新井的产气效果。

  大运行体系

  7月19日零点,漆黑的夜空下,位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的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气二厂员工完成了针对18号站的一系列重要作业,包括电力维修、除砂器的碰火连头和电力仓的保护定值设定等。

  虽然已是零点,但从7月18日凌晨4点开始工作,至任务结束不过20小时。与以往常规的生产运行方法相比,不仅大大缩减了24个小时,而且在统筹之下还将损失降到30万立方米,成果显著。

  这就是生产运行一体化的功劳,在华北油气分公司,被专业地称之为“大运行体系”。

  “先保障安全,再保障产量”是采气二厂工作的重点,但采气二厂所负责的东胜气田一直以来都存在高含水的难题,实施起来总会遇到困难。为提高效率,东胜气田采用的是串接方式。这种方式在采气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多工种“撞车”的环节,这样一来就会浪费大量时间,牺牲很多产量。

  2018年采气二厂开始推进生产运行一体化。“比如针对检维修的工作,由我来牵头五到六个相关部门,共同做出一个综合检维修方案,再进行技术与生产的融合决策。”采气二厂副厂长李继原介绍。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需要停产作业的工作量统计上报,生产指挥中心进行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停产造成损失。“今年上半年,我们派专人跟进每条管线施工、优化井口安装流程,进一步缩短单井见气进站投产时间,累计节省500小时,每小时按1000立方米计算,相当于减少了50万立方米天然气损失。”采气二厂地面工程部党支部书记张忠杰介绍。

  生产运行一体化的核心是将科研攻关团队、生产运行团队、地面工程团队和石油工程团队在调动之下整合起来,联合攻坚,通过管理进行止损增效,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各单元的配合作战,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地面工程部团队,为能在大运行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及时做到“见井架铺管线,见点火试气就进站”。也就是当看到井队竖起井架他们就开始铺设输气管线,当气井进入点火试气作业,他们及时连接管线将天然气输入气站,让新井产量尽早做贡献。

  不仅如此,一体化促使员工在前期讨论中必须精准预测储量,指出一口井的最大化贡献,确定在投产阶段、稳产阶段、递减阶段的状态。方案实施后只要跟踪方案,及时跟进优化,就能更有效地控制每一口井,保障产量提升。

  “大运行体系可以提高事前预见性和计划精准性,统筹计划外影响产量的不利因素,减少重复作业和无效检修。最终实现从钻井、压裂、试气,再到地面工程建设、管网建设、采气输气……为各个环节的生产运转提供规律,加快生产运行节奏。”李继原说。

  工作虽然艰辛,如今的华北油气分公司,就是通过一体化将所有员工拧成一股绳,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我们要以只争朝夕、争分夺秒的紧迫感,抓紧抓实各项工作,力争完成今年天然气新建产能达到14亿立方米,产量达到54亿立方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王翔说。

  责任编辑:周志霞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