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活  >  史鉴
【史鉴】“三八”诞生的女钻
2021年09月17日 16:21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许莉佳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女子钻井队青史留,被称为石油工业战线上的“红色娘子军”。

 

  “钻井女工多豪迈,擎天钻塔脚下踩。风沙雨雪任吹打,艰苦工作我最爱。钻井女工志气大,力争上游为国家。双手开出新油田,青春似火映钻塔。”这是当年活跃在扶余油田上的一支女子钻井队队员们写下的诗篇。

  上钻台

  20世纪60年代末,扶余油矿(吉林油田前身)找到了可观的油气储量,准备马上开采,以解决国家原油供应不足的状况。1970年,吉林开始了油田开发大会战,称之为“七零会战”,油矿被命名为“七零油田”。建设工地上,川流不息的车船,载来了各种设备,也载来了一支支开发油田的生力军。一批批经过上山下乡锻炼的男女知识青年高唱着“做个石油工人多荣耀”的战歌,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

  在这些生龙活虎的年轻人中,有一个名叫国荣的姑娘。她体格粗壮,性格豪爽,人称“假小子”。一到油田,她就立志要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争挑重担。她听说钻井工人是开发油田的尖兵,就和一些伙伴们提出要求:“我们要上钻台,当钻井工人!”

  工人们见她们决心这样大,非常高兴,表示坚决支持。可是,也有人说:“钻井工人一年四季在野外作业,风吹雨打,年轻轻的姑娘能吃得了这个苦!”

  “大庆精神,铁人事迹,难道只有你们学过!俺们就是冲着艰苦来的。”国荣和伙伴们个个声音崩脆。

  又有一些人担心地说:“钻井可不同别的,井场上,除了刹把、钻台板,都是钢家伙,铁玩意儿。三四十米高的钻塔,你们爬得了!”

  姑娘们响亮地回答:“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你们能干,为啥我们就不能干!”

  听到这斩钉截铁的口气,老工人都不住点头称赞。钻井指挥部革委会主任曹长信知道这件事以后,兴奋地说:“行,有志气,真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好青年,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这个曾经转战祖国各地的玉门老钻工,早就有为祖国培养一代女钻工的心愿,在他的倡议下,指挥部一致作出了成立女子钻井队的决定。

  在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日子里,女子钻井队宣告成立了。国荣、马淑琴、周庆芝等27位姑娘当上了油田的第一批女钻工,被送到一个有经验的老钻井队进行培训。

  登钻塔

  她们第一天来到井场,望着那巍巍的钻塔,又新奇,又兴奋。上钻塔,是井架工起码的本领。开始,姑娘们在云梯上爬不了几米腿就软了。怎么办?她们定下决心:练!共产党员马淑琴,在农村时连房顶都不敢上,大家劝她在地面工作,不用练了。她说:“爬不了井架,算什么钻井工!”她抬头看看那陡立的钻塔,心里给自己下了道命令:“上!”抓住云梯就往上爬,1米,2米,3米……当她爬到10米高时,只觉得钻塔被钻机震得直摇晃。她振奋精神,鼓足勇气,继续上攀,终于登上了钻塔顶端。

  那时,钻井队使用的是老式钻机,起钻下钻上卸扣时,都要靠人力拉锚头轮,既吃力,又危险,弄不好还会出事故。老工人说:“很快就要给咱们调来国产新钻机,这个危险活儿就不用练了。”但是,国荣想:眼下不是还得使它吗?不学会它怎么钻井!她毫不畏惧地带头苦练,终于制服了这个“老虎”。姑娘们经过一个多月的练兵,基本上掌握了钻井的各项操作技术。

  1970年4月5日,女子钻井队正式开钻了。高高的钻塔上,挂出一副对联:“中华儿女多奇志,钻井史上谱新篇。”钻机欢唱,钻杆飞钻。女钻工们头戴银色安全帽,身穿崭新工作服,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她们首战告捷,用不到4天时间就成功地打出了第一口井。姑娘们满怀豪情,一致同意将这口井命名为“争气井”。

  举红旗

  1970年7月,钻井指挥部为适应油田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推动各钻井队提高钻井速度,决定在1002钻井队搞试点,打“三一井”。消息传到女子钻井队,姑娘们坐不住了。她们急忙打听:“啥叫‘三一井’?”指挥部领导告诉她们:“‘三一井’就是一天时间,用一个钻头,打成一口井。这是铁人王进喜同志生前提出的工作目标。”

  “这可真是多快好省啊!”女钻工们一听来了劲儿,一个个跃跃欲试地说:“总路线要求我们鼓干劲,争上游,他们男队能打,咱们就能打!”

  有个调皮小伙子开玩笑说:“你们总共才打几口井,别飞机上放鞭炮——响(想)得高啦!你们要是能打成‘三一井’,我用手给你们抠一个!”

  姑娘们齐声回答:“不怕难,就怕懒,为了加快油田建设,要勇于实践嘛,多实践它几次,没有打不成的!”

  女钻工们一条心,一股劲,决心不要任何特殊条件,自力更生打“三一井”。她们请老工人当参谋,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在1002钻井队开钻的第二天,也开钻了。

  这一天,阴云密布,大雨滂沱。女钻工们冒着倾盆大雨,争分夺秒,团结战斗。早班,打得很顺利,进尺200多米;中班,打得也很顺利,进尺200多米。到了晚班,只剩下不到百米了。正当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着提前完钻的时候,突然发生了意外的事情:地层漏水,注进井里的水从地下跑掉了。

  水,是钻井的“血液”。没有水,钻机一停,地层就会下沉,井就会坍塌,不仅打不成“三一井”,还可能发生卡钻事故。她们一面派人去联系水车运水,一面想办法采取应急措施。这时,不知是谁惊喜地喊道:“看!那边不是水吗?”大家抬头望去:嘿,真的!附近洼地上积了一大潭雨水。姑娘们高兴得跳了起来,只听司钻国荣叫一声:“快,抢水!”姑娘们有的拎铁桶,有的摘下安全帽,立即奔向水源。她们提的提,端的端,在泥水中来回奔跑,滑倒了,爬起来继续干,雨水顺着辫子流进脖子里,谁也顾不得管它,一直“抢”到水车来了,才缓了一口气。

  凌晨3点多钟,雨停了,东方露出曙光。女钻工们只用19个多小时,就打成了油田的第二口“三一井”。她们一个个溅满泥水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在自己指挥部举行的祝捷大会上,女子钻井队和1002钻井队分别被授予一面红旗。

  当标杆

  女子钻井队经历过鲜花与掌声,也经历过生死之搏。1970年10月,她们在八家子打“中24井”。起初,开钻非常顺利,一天就打到390米,眼看就快完钻了,钻具断了!正当她们要下钻打捞时,听到井下“扑通扑通”的响声。“不好,这是井喷的信号!”她们加快速度下钻,同时加大泥浆比重试图压住井下气流。可是,这口井处于注水井和压力高产井之间,地层压力大,泥浆没有压住强大的气流,井喷还是发生了!气流带着泥浆呼啸着冲出井口,直喷到18米的二层平台上,又铺天盖地地落到井台钻机上。

  事故来得太突然,如果不及时处理就有埋钻、毁井的危险。这时有人主张把她们撤下去,事故由男队来处理。面对危险,她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站在钻台上紧急下钻打捞钻具。原油和天然气夹带着泥浆,喷得她们睁不开眼,薰得她们头昏恶心,一个个被喷成了“油人”。

  钻台上,她们站在厚厚的原油里,冒着油雨,顶着气浪,一边下钻,一边清除钻台上的原油。钻台下,她们把一袋袋重晶石粉倒进水箱里,马上用手搅拌,不管刺骨的疼痛;下钻接管线时,手被泥沙打破,冒着血丝,也没有人顾这些。经过几十个小时的奋战,钻具接上了扣,循环泥浆固住了井壁,井喷终于被制服了。

  她们战胜井喷的情景,深深地感动了村庄附近的老乡。老乡烧来热水帮女工清洗脸上身上的原油和泥浆。一位50多岁的大娘用舌头把女工们眼睛里的泥渣和原油一点点舔了出来。活生生的现实告诉她们,不仅重视课程教授,而且重视自我学习。她们在跌跌撞撞、不断学习中迅速成长起来。

  女子钻井队高举红旗,从一个井场转战到另一个井场,战胜了一个个困难。雨季里,油田工地上稀泥遍地,搬家时卡车开不进,吊车来不了,女钻工们就用撬杠撬,用拖拉机拖,硬是把全部设备运到新的井场。风天里,狂风卷着黄沙在草原上横冲直闯,人站不稳,眼睁不开,女钻工们毫不畏惧,照样攀上钻塔,凌空作业。

  1971年5月的一天,女子钻井队正好完钻要下套管,突然刮起了8级狂风,井场上霎时变得飞沙走石。按照以往惯例:6级风就不能上井架,怎么办?队长国荣领着大家在井场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人有点担心:“今天风太大了,上井架有危险。是不是等风过去了再下套管?”大家说:“不能等!这里的俗话说:风三儿,风三儿,一刮三天儿;可三天时间能再打一口井。开发油田要分秒必争,决不能让这点困难阻挡住咱们的前进步伐!”国荣听了,激动地把手一挥,说道:“同志们有这样的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大家做好准备,注意安全,咱们顶着大风干!”

  一声令下,井架工顶着漫天的风沙,系好安全带迅速登上18米高的二层平台,扶正了套管,内外钳工紧密配合,套管一落立即用力抓住对准了井口,司钻紧握刹把,启动钻机,把套管一根一根地送进了井下。她们在风沙中搏斗10多个小时,终于胜利完成了任务。

  为了加快油田建设速度,女钻工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抢挑革命重担。1971年,她们在提前17天完成全年进尺任务以后,听说国家又给油田下达了增加进尺2万米的新任务,就主动承担了2000米。她们把设备重新拉到野外,在新的井场上,冒严寒,战冰雪,大战9天,又拿下了4口井。1972年12月,她们已经完成全年任务收兵回营,指挥部决定趁大地封冻季节,提前到一处夏天进不去的沼泽地上开钻,把1973年的部分任务放在年前来完成。女钻工们立即开赴新战场,在冰层上立起钻塔,冒着刺骨寒风坚持苦干,经过几天战斗,胜利完成了这项任务。

  3年多来,英雄的女子钻井队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一年登上一个高度:1970年,一台半钻机(下半年增加一台)打出62口井;1972年两台钻机打出了106口井;1973年她们进一步努力,又取得了革命、生产新成绩。钻井队无论在钻井速度、钻井质量、降低成本和井场管理等方面,都名列油田27个钻井队的前茅,成为全油田的先进典型之一。

  3年多里,女子钻井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出色的贡献,也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了一批人才。经过钻井指挥部党委和党支部深入进行思想教育、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开展忆苦思甜活动,女钻工们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在工作中茁壮成长。女子钻井队80名队员中,有10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34名加入了共青团,有17名队员被提拔为干部输送到油田的各个岗位,两任队长出席党的十大、十一大,副指导员被选为团省委书记,指导员被选为省妇联委员,队员赵恩生攀登钻塔的照片上了《人民画报》封面。人们高兴地把这个光荣的集体称为石油工业战线上的“红色娘子军”。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