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碳中和时代,石油向左向右?
2021年05月21日 21:08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油气企业在实施“增储上产”的同时,要找到新的发力点,为实现国家减碳目标做贡献。


文/刘贵洲 窦立荣 金宇翔 郝 多 陈宽亚

  随着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了本世纪后半叶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正在将其转化为国家战略,提出了无碳未来的愿景。同样,中国也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壳牌、道达尔等欧洲几大油气公司也随之宣布不同程度地实施低碳计划。一时间,传统油气业务何去何从、传统油气企业转型与否等,油气百年变局一系列问题摆在世人面前。正值“十四五”计划开启期,我们身处净零时代,又该如何认识、如何对待?

  大石油公司发展新能源潜力巨大

  业务清晰。壳牌发展各类新能源业务。参股荷兰海上和美国8个陆海风能项目;参股Glasspoint公司,探索太阳能技术,实现低碳运营;在德国设立合资企业,计划投资390个氢气零售站;在巴西设立甘蔗制乙醇合资企业Raizen,生产低碳生物燃料。BP主要发展太阳能、陆上风电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业务。早在2000年就提出“超越石油”战略构想。在美国经营14个风电场,并计划扩能,成为最大风电业务石油公司;收购美国清洁能源燃料公司生物甲烷资产;在巴西拥有3家燃料乙醇企业。道达尔主要发展电力、太阳能、陆上和海上风电、氢能等。收购全球第二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unpower公司66%股份;发展两大类第一代生物燃料,并积极开发第二代生物燃料;收购法国电池制造公司Saft Groupe;在印尼和菲律宾有多个地热项目,成为世界最大地热生产商。

  投资巨大。2016年以来,欧洲主要企业收并购投资(含风险投资)新能源90多亿美元。道达尔收购投资50多亿美元,其中最大的是收购Direct Energy、Saft和EDP在西班牙的资产;是太阳能利用的早期推动者,2011年收购SunPower大部分股权。BP的投资计划最为耀眼,到2030年绿色能源投资将从每年5亿美元增加到50亿美元,增长近10倍,占其总支出的1/3,相当于其余欧洲主要企业投资的总和。挪威国油2021和2022年投资净额(不含项目融资)将达到23亿美元,埃尼2020—2023年新能源投资为其平均支出,雷普索尔将在2020年底提出进一步的投资计划。

  发展中国家企业以跟随为主

  发展中国家既没有欧洲企业激进,也没有CCUS技术优势,倾向于通过提升能效、降低甲烷和常规火炬排放等措施以实现减排目标。如沙特阿美加入了世界银行的“2030年常规火炬零排放行动计划”,计划2023年前投资500万美元实现10GW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巴西石油2006年起披露碳排放数据,2008—2017年从开采的天然气中分离并回注二氧化碳700万吨,计划2017—2027年继续投资低碳技术领域10亿美元。墨西哥石油到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下降25%。

  中国企业低碳影响力持续提升。为落实“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求,三大油企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各自制订了行动计划。中石油将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加大天然气领域投入力度;形成油气为主、多能互补格局,走绿色低碳清洁发展之路。计划2030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占公司国内一次能源产量的55%,2050年低碳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石化提出远景目标,绿色低碳发展203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50年国际领先水平。启动“绿色企业行动计划”,以“奉献清洁能源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供清洁能源和绿色产品,提升绿色生产水平,引领行业绿色发展。中海油率先发展气电项目,气电能源初具规模。多年前进军光伏,成立全资子公司,经营太阳能发电项目等。2009年投资50亿元建设20条动力电池生产线,打造全国最大新能源产业基地。2012年初投资3亿美元建设150MW太阳能电池生产工厂和光伏电站。之后新能源项目陆续下马,最近计划发展风能和太阳能项目。

  低碳行动几点判断

  未来减碳压力将持续增大。近期这些现象可让业内人士感受到全球碳中和浪潮有多么迅猛,进而产生无形压力,并且不断加大。一是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第一大国,我国对世界的承诺持续加码,这种自我加压必然层层传递。二是丹麦已经宣布,2050年前停止北海地区全部油气生产活动。此前在2017年,法国已经宣布2040年前停止全部化石能源生产活动。丹麦、英国等多国环保组织呼吁英国、挪威等化石能源生产大国“尽快跟上步伐”。这种叫停油气生产活动的举措对油气企业无疑压力山大。三是壳牌公司四名高管因嫌弃该公司发展新能源业务不够快、投资不够多愤而辞职离开壳牌。高端人才流失为传统油气业务敲响了警钟。

  西方降低碳排放、发展新能源将更集中于四类。太阳能、风能、氢能和CCUS四类越来越受青睐,太阳能和海上风能占主要企业可再生能源总产能75%以上。Equinor和壳牌就由这两种技术主导。BP还希望增加对海上风能的开发,目前的投资组合以太阳能和后石油时代遗留的美国陆上风能资产为主。Repsol在西班牙国内陆上风电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推动下,CCUS和绿色氢能正被大力推广,欧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已将这两种技术确定为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澳大利亚、日本等12国已制定国家氢能战略。但这两种技术目前都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主要油气企业注重发展太阳能和风能,更注重发展CCUS和绿色氢能,尤其注重创造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壳牌、道达尔、Equinor、Repsol和BP都已经投资了绿色氢能,而美国企业将进一步提高CCUS技术。

  欧洲向左美国向右。欧洲企业能源转型进一步加快,纷纷发布激进转型战略,宣布变身国际综合能源公司,引领净零碳方向。但美国企业所面临的压力比欧洲要小得多,因此除康菲外,美国主要油气企业没有跟随欧洲同行转型步伐,与欧洲的差别在扩大。他们笃信未来油气业务仍有较大发展,因此仍专注于传统油气业务,对净零碳计划没有表现太多热情。去年10月19日康菲宣布净零碳排放阶段性目标,到2030年减少碳排放35%~45%,比原目标5%~15%大大提高,成为北美首家呼应净零的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基因里就刻着保守和谨慎,与欧洲企业开放和灵活的风格对照鲜明。两大区域石油公司历来行事风格不同,疫情影响又放大了两者差异。当然,美国企业未来仍有可能大举投资新能源,只不过在等待成熟时机。

  未来将面临更多诉讼、更严监管和更大压力。一方面诉讼数量快速攀升。据统计,1997年全球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法规只有60部,到2020年5月已达到1859部,增长了近30倍,即每四五年法规数量就翻一番。与此同时全球气候诉讼的数量也显著提升。1997-2017年间诉讼数量增加了20倍,诉讼地域也在向发展中国家快速扩张。2019年全球28个国家发生1300多起气候诉讼案件。201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诉讼案件针对大型油气企业,部分诉讼索要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损害赔偿。另一方面监管持续升级。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积极推进企业和投资者有关气候风险、碳排放和低碳管理等相关信息的透明度。在许多司法管辖区,企业气候风险及相关信息披露正由完全自愿转化为法律规定。美国证监会2010年起要求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气候变化为其带来的实质性风险或机会;欧盟2018年起要求投资者考虑气候变化等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二十国集团(G20)2015年12月设立了“气候相关金融披露特别工作组(TCFD)”,2016年12月完成了《企业碳财务披露指南》。管理着近34万亿美元资产的340多家投资者均已承诺实施TCFD建议来加强其与气候相关的信息披露。

  经营成本难免上升。碳税已经在部分国家得到实施。加拿大2020年起开征碳税,由30加元/吨CO2起,每年每吨增10加元,2022年增至50加元/吨;已提议往后每年每吨增15加元,2030年增至170加元/吨,各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增加。BP和壳牌等巨头对长期碳税预测是85美元/吨左右。碳税的征收和不断加码无疑意味着经营成本上升。

  为低碳目标做贡献

  在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已经分别高达73%、46%的当下,油气企业应将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或阻止其过快增长作为工作重心,更加积极地开发国内油气资源,更加有效地获取海外油气资源。由此,油气保供仍是第一位。中国已经做出2060年碳中和承诺,油气企业肩负保障国家油气供应的社会责任,在实施“增储上产”的同时,要为实现国家的减碳目标做出贡献,更需找到新的发力点,以保持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关注碳风险,研究碳专题

  资源国碳风险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油砂、重油等高碳项目,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开采油砂的碳排放量比常规石油高12%,以往并购和经营均未做任何低碳考虑,一旦资源国在低(净零)碳旗号下征收高碳税、出台过于严厉的环保措施、或环保非政府组织搅局等,便可能构成项目的颠覆性风险;二是资源国碳税和低碳监管一旦趋紧、趋严,便意味着项目经营成本上升;三是可能面对诉讼案件。

  因此,要加强碳专题研究,跟踪全球碳问题发展趋势和前沿。既要充分分析上述碳风险,密切注意资源国低碳政策出台时机和监管程度,将低碳引起的成本上升充分考虑足;还要格外重视新项目评价与收购中的低碳因素。加强碳专题研究国际合作。必要时可委托IHS或WoodMac等国际知名公司就碳专题提供专项咨询,在全面认识碳问题基础上制定海外油气业务碳战略。

  发展低碳减排业务

  优化资产结构,加大天然气发展力度。与集团公司贡献低碳目标和实现途径相一致,发展天然气(LNG)既是着眼于未来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响应低碳化未来的必然步骤。在充分论证市场和效益基础上,应该大力发展、优先发展天然气(LNG)。适时减持、出售重油和油砂等高碳项目。

  适度发展电力,疏通天然气出路。发展电力是实现低(净零)碳的可靠方向,发展海外电力还是增加天然气利用途径、疏通天然气出路、延伸天然气产业链、实现天然气更好发展的有效手段。应该联合电力企业在天然气富集但难以实现其他利用的区域适度发展。

  发展CCUS+EOR技术和应用。CO2驱提高采收率有如下特点:一是应用领域广泛,可很好地适用于目前普遍存在的致密、低渗油气田,能量衰竭的老油气田,及稠油油藏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二是驱替形式多样,可单相驱替、混相驱替、CO2和水交替驱等多种形式;三是效果普遍较明显,采收率可提高10%以上,商业应用前景广阔;四是注入的CO2在油气藏微孔隙中形成束缚气而被地层捕获,与地层矿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可永久留住,有效起到碳捕获和封存作用。各资源国对排放限制有紧有松,因此海外项目在努力减排下仍存在不少火炬燃烧排空现象。由此,应主动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在几年内力争“消灭”火炬,争取实现零排空。将回收的气体分离后加以利用,可燃气体由矿区自用或输往民用,不可燃气体用于回注;根据测算的经济性情况,也可全部用于回注。CCUS不仅是油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长远看,各国对碳排放的控制将越来越严格,碳税和碳价都会上涨,CCUS项目的盈利能力会不断上升,实现CO2驱提高采收率规模化应用,会使CCUS成本降低。集团公司在大庆、吉林和长庆等油气田有先导试验和成熟应用,基本可满足海外应用要求。

  推广自用电力太阳能化,减少自用油气消耗。矿区、长输管道等,太阳能电力早已在海外项目上用过,如苏丹6区的道路和营地照明、苏丹长输管道沿途用电等,一方面减少自用油气消耗,另一方面为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做贡献,树立了企业在资源国良好形象。然而,这些成功的案例一是缺少推广,二是未能统计到可再生能源项目和对当地所做的社会贡献中。未来在做新能源规划计划时,应该大力推广这些项目,大力宣传其贡献。甚至可将企业对社区的捐助定向应用于可再生能源项目。

  并购或参股,适量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树立企业形象。在当前碳中和时代,作为负责任的国际化能源企业,我们不可能置身事外,应主动论证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可能性,采用并购或参股方式,适量发展一些相关项目,维持好对后代负责、对环境负责的良好企业形象。

  责任编辑: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