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2020关键词
2021年05月21日 20:56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杨国丰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2020年是“灰犀牛到处跑、黑天鹅满天飞”的一年,史无前例的负油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联合减产、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最大降幅、全球地缘复杂程度史上少见,足以载入全球能源行业史册。

  关键词一:暴跌

  2020年,出现了全球经济、石油需求、石油供应和国际油价4个暴跌。在新冠疫情肆虐之下,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均遭受重创,全球经济出现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2020年10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4%;2020年11月19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发布题为《新冠大流行对贸易和发展的影响:向新常态过渡》报告称,新冠疫苗不会阻止经济受损的蔓延,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将比健康危机持续更长时间,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收缩4.3%,将有1.3亿人陷入极端贫困。

  新冠疫情在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的同时也影响了全球石油需求。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国际能源署(IEA)、欧佩克等主要机构对石油需求的预期与疫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疫情主要影响中国和东北亚地区时,对2020年的全球石油需求预期仍比较乐观,仅将全年石油需求增长预期由此前的110万桶/日调低至约50万桶/日;2020年3月初,欧美国家暴发疫情并加速向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蔓延,欧盟27国全境封锁、美国50个州全部进入“重大灾难状态”,对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期迅速由正转负,雷斯塔能源预计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下滑10.8%,即同比每日减少近1100万桶。此后,IEA、EIA等根据全球疫情发展和疫苗研究与推广情况对全球石油需求预期进行了修正,但均预计2020年石油需求大幅降低。目前,主要机构对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降幅的预期约为800万~900万桶/日,且预计短期内需求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2020年,新冠疫情和产油国价格战带来的“供需双杀”成为油价暴跌的推手,从3月6日价格战开始到5月1日新一轮减产开始实施,布伦特油价从近50美元/桶暴跌至不足20美元/桶,WTI更是在此期间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价格”,达到-37美元/桶。在全球经济、石油需求、国际油价均走入极端的情况下,沙特和俄罗斯带领“欧佩克+”再次回到谈判桌,并在4月9日达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联合减产协议,决定在自2020年5月1日到2022年4月30日的两年内实施3轮减产。2020年7月16日,“欧佩克+”就第二轮减产达成一致,自8月1日起执行77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且伊拉克等在首轮减产中未完全履行减产协议的国家需补偿超额生产部分。2020年12月3日,“欧佩克+”就第三轮减产达成一致,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720万桶/日减产规模,同时将按月举行联合会议,根据市场情况调节减产规模,且调整幅度不超过50万桶/日。

  关键词二:峰值

  2020年是化石能源行业的重要转折点。一方面,新冠疫情带来的持续性防控措施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影响长期石油需求前景;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力,各国政府大力扶持氢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新能源对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替代进程显著加快。

  挪威船级社在《能源转型展望2020》中称,新冠病毒带来的行为和经济模式转变将对能源消耗产生永久性的重大影响,长途旅行减少和家庭办公增长导致石油需求大幅下滑就是佐证。与疫情前的预测相比,到2050年,全球每年的能源需求都将较疫情前的预期低6%~8%。煤炭需求已在2014年达峰,2019年很可能已是石油需求的峰值水平,天然气需求将在2035年达峰,可再生能源则将保持增长。

  BP在《全球能源展望2020》中称,随着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球能源需求会持续增长。在快速转型情景和净零情景中,由于能源效率提升,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在2040年前后达峰并保持平稳;在普通情景下,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以年均约0.8%的速度增长。BP认为,新冠疫情对能源消费形势产生了极大影响,尤其是人们出行减少和居家办公对石油消费的影响最大,加之能效提升和交通电气化也使得石油需求不断降低。在普通、快速转型和净零情景下,到2050年,石油需求分别会在2018年的基础上降低10%、55%和80%,石油在交通运输领域能源需求中的占比将从2018年的近90%分别降至80%、40%和20%。在快速转型和净零两种情景下,石油需求将不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到2050年石油需求将分别只有2018年的45%和20%;在普通情景下,石油需求仅会维持约10年的微增,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约为1.01万桶/日。

  2020年11月初,雷斯塔能源在最新版预测报告认为,全球石油需求峰值出现的时间将提前两年,为2028年。

  关键词三:转型

  在需求下滑和低油价的双重打击下,石油公司经营举步维艰,石油领域出现行业性亏损,迫使石油企业加快转型步伐。

  上游领域,石油巨头纷纷削减支出、资产减记、压缩成本、大幅裁员。其中,埃克森美孚、壳牌、雪佛龙都做出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的决定,BP甚至宣布出售伦敦总部大楼。与此同时,BP、壳牌等纷纷提出净零目标,削减未来石油产量目标,加大天然气和电力领域投资。

  下游领域,除优化和关闭炼能外,炼油商积极寻求其他方式维持炼厂运行,转型生产生物燃料是欧美炼厂普遍选择的一条路径。2020年,道达尔在10月初宣布,投资约6亿美元将其在法国的格兰德普伊特炼厂改造为生物柴油炼厂,预计2024年投产,年产17万吨生物航煤和12万吨可再生柴油。2020年8月底,美国炼油商菲利普66宣布将把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炼厂改建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燃料厂,预计年产能约为80万吨。2020年11月初,瑞典炼油企业Preem宣布将在哥德堡炼厂新建一套1.6万桶/日的可再生能源装置,同时取消Lyskeil炼厂升级改造项目,将其改造为可再生燃料厂,用于生产可再生柴油和航空燃料。

  油田服务领域也在积极转型,为即将到来的清洁能源时代做准备。贝克休斯从2020年3季度开始持续缩减油田服务和设备制造业务规模,重点关注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并在当年11月初收购了一家专门从事碳捕集解决方案的挪威公司Compact Carbon Capture,为转型奠定基础;斯伦贝谢在继续聚焦油气领域的同时押注云计算、边缘计算和自动化等数字领域,希望通过优化和简化流程实现油田服务业务增长;哈里伯顿则向定制化方向发展,近期与埃森哲达成了一项数字化合作协议,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业务回报。其他油服公司也在努力实现服务多样化和个性化、业务区域分散化、内部运行精简化,在具体业务调整上青睐于油田废弃流体处理、燃煤与甲烷泄漏检测、水循环、燃料替代等领域。

  在油气工程领域,钻探和生产作业量骤降也在推动相关企业转型。2020年8月,Sinorig Offshore做了一项关于海上油气工程服务公司转型海上风电工程领域的调查,发现转型最快的是海上铺缆和半潜运输企业。由于铺缆船、水下作业船和半潜运输船等装备能同时用于海上油气开发和海上风电开发,部分细分市场在2020年的低油价环境下不仅没有收缩,反而借助快速发展的风电市场扩大了船队规模。

  关键词四:分歧

  2020年,最大的“分歧”莫过于“欧佩克+”因为对新一轮减产规模意见不一导致的价格战。

  2020年3月6日,经过多轮谈判后,新一轮联合减产谈判以失败告终。会议结束后,俄罗斯表示自4月1日起各国可以不受限制地按意愿产油;沙特在3月7日宣布大幅降低售往亚洲、欧洲和美国的原油官价,折扣幅度创20年以来最大,并计划于4月增产30万桶/日,使产量达到1000万桶/日,后期最高可增至1230万桶/日;其他产油国为保市场份额,也纷纷被迫采取降价促销方式。石油市场进入为期一个月的混战局面,国际油价随即开启暴跌模式,布伦特和WTI均创下近30年最低价格水平。与此同时,主要国家间分歧加剧导致的全球地缘局势复杂性和动荡程度超过所有人的想象,中美博弈加深、中东局势升级、中印边境问题、朝核问题反复等地缘事件不胜枚举。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中国在抗击疫情中的突出表现,欧美政客“甩锅”屡出奇招,农夫与蛇的故事不断上演。本已出现缓和迹象的中美关系再次被拖入深渊。在美国政治精英们的操纵下,中美合作的民意基础正在动摇。伊朗与美国、沙特关系恶化导致的中东紧张局势升级,针对沙特石油设施的无人机和导弹袭击屡有发生,波斯湾地区油轮遇袭不断,石油运输安全风险与日俱增。印度国内疫情恶化、经济增长滑坡、执政党支持率持续降低使得撩拨普通民众的民族情绪成为现实需求,中印边界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虽然目前局势基本得以缓解,但印度对中印两国合作的态度正变得越来越消极甚至敌视。

  从2020年年初以来全球油气市场的种种表现来看,随着美国逐渐实现能源独立,其对石油市场的影响和控制能力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显著增强。在疫情导致中美关系急剧恶化、美国能源出口持续增长、中东地缘紧张加剧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急剧恶化,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被动程度加深,给能源的获取安全和经济安全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

  关键词五:中国

  无论从疫情防控还是经济增长乃至油气行业来看,中国都是2020年全球的一抹“亮色”。

  疫情防控。虽然中国最早受到疫情影响,但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实现了从防止“输出”到防止“输入”、从接受国际援助到对外提供援助、从全面停工到有序复工复产、从新方式到新模式的转变。与此同时,中国的新冠疫苗研发一直领跑全球,全球10种最先进入第三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中有3种是中国研发的。其中,由国药集团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成为最早获批的疫苗之一,已在中国国内和中东、南美多国大规模接种,效果良好。

  经济增长。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破坏超出想象。随着主要经济体被迫实施封锁政策阻止病毒蔓延,全球经济可谓“哀鸿遍野”。中国则展现出了独特优势,经济实现“V型”复苏。据IMF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9%,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

  油气勘探开发。在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下调油价预期并大幅度削减勘探开发投资的情况下,中国成为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亮点之一,不仅在2020年第2季度的国际油气发现排行上与巴西并列“双娇”,整个年度的油气发现更是接二连三,油气产量保持增长。

  勘探方面,2020年上半年,中国海油获得5个油气发现,其中在渤海莱州湾北部发现的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的垦利6-1油田是继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2020年下半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在新疆、四川等地连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10月,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918亿立方米,中国石油在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地区探出高产油流;11月,中国石油在准噶尔盆地东部阜康凹陷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改写了准噶尔盆地东部自发现准东油区以来近30年始终无重大油气勘探发现的历史。

  除新资源发现外,老油田的生产表现也相当亮眼。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首超6000万吨;新疆油田原油日产保持在3.8万吨以上,日产量刷新近十年单旬增幅最高水平;大庆油田油气产量超计划,油气完全成本和操作成本双下降;胜利油田原油产量稳中有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3100万吨,技术可采储量超500万吨,相当于发现了一个中型油田。

  开发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前3季度,中国原油产量达到14625万吨,同比增长2.4%;生产天然气137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7%。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潜力正进一步激发。

  责任编辑:郑 丹

  znzhengdan@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