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人物】安全监督员毛俊的公益人生
2020年11月16日 11:07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李 娟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作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上海石化毛俊10年来积极投入公益事业。

 

  “从哪里过来?到过湖北吗?车上多少人?”2月1日11时许,在G15沈海高速(沪浙)检查站点,上海石化志愿者毛俊正在对经过道口的一辆私家车驾驶员进行检查。

  沈海高速G15道口是上海市的西南大门,每天车流量多,返沪入境人员情况复杂。毛俊作为志愿者带班班长,带领着队员们配合交警及医护人员对入境人员进行登记、测体温、发放告知书,对重点地区来沪人员情况登记、签发隔离承诺书等。

  1月27日,得知上海市金山区正在招募防疫志愿者的消息后,毛俊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疫情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参与高速道口防控、居民区疫情宣传、心理疏导志愿服务等40余次,共计220小时。

  “作为上海石化的一名党员,也是金山区红十字会的志愿者,遇上这样的大事,奔赴防控疫情一线义不容辞。”毛俊说。

  毛俊,是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烯烃部安全监督员、承包商口中铁面无私的“毛工”。

  在他的办公桌上,厚厚的《上海石化HSE制度汇编》《承包商管理规定》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书页已经被翻得有些旧了,几乎每一页都用黑色、黄色记号笔做了标注。

  毛俊清楚地记得,13年前他刚从上海石化涤纶部转岗到烯烃部时,当时的领导对他说的话:“做安全工作,就好比是医生治病。发现违章苗头,如果不及时指出,就会变成习惯性违章。一再纵容最终会酿成事故,那就是害人。”

  在上海石化,毛俊还有另一个大家熟知的身份——上海石化第4例、金山区第13例、上海市第18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05年3月5日,毛俊加入中华骨髓库。2010年9月7日,他成功为一位白血病少年捐献造血干细胞。在完成捐献后,他义务参加了各类宣传动员活动,影响并带动了身边一批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世上又多了一个亲人

  毛俊的父母都是医生。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当很多人还停留在“抽骨髓”是一件恐怖的事的印象时,毛俊已经对此有了科学的认识。他的母亲曾患恶性淋巴瘤住院化疗,在陪护期间,毛俊看到了很多白血病患者,感受到了他们对生的渴望。

  幸运的是,毛俊的母亲经治疗后康复。但病魔对白血病患者的摧残、对患者家庭的打击,在他心里留下的阴影却挥之不去。2005年,他毅然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0年4月,接到初步配型成功的电话后,毛俊非常兴奋。他知道,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率接近十万分之一。“这是一种特殊的缘分。”他说。

  此时,41岁的毛俊新婚不久,还没有小孩。捐献的事情引起了妻子和岳母的疑虑。

  “在很多人固有的思想观念中,捐骨髓就是把人最精华的东西捐出去了。人心都一样,老的疼爱小的,只要有这个想法在,任谁都不会舍得让孩子去干伤害自己的事情。”毛俊说。

  于是,毛俊带上丈母娘去了医院,请医生为她科普,特别对“捐献是否影响生育健康宝宝”进行讲解,还特地把现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图片拍给她看……丈母娘的疑虑终于被打消了。

  然而,好事多磨。

  2010年8月底,当毛俊准备入院捐献干细胞时,母亲却摔伤了颈椎。母亲要住院治疗,自己又要去住院准备捐献,怎么办?为了不影响受捐者的治疗进程,他最终决定按期入院。母亲这边,只好请了一名护工代为照顾。当同病房的病友向毛俊的母亲问起“你儿子呢,怎么不来医院照顾你?”毛俊的母亲自豪地说:“我儿子也在住院,他要捐献造血干细胞!”

  2010年9月7日,一名17岁的男孩在毛俊为他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后重获新生。据上海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该名男孩接受移植后,顺利渡过了排异期。

  “现在他应该27岁了,说不定已经成家立业了。”毛俊至今仍然常常牵挂着这个男孩,“听说他的血型也会变得和我一样,感觉我在这个世上又多了一个亲人。”

  哪里有召唤,哪里就有志愿者

  从那次捐献开始,毛俊的公益之路一直延续至今。10年来,他义务参加各种形式的造血干细胞宣传动员活动,并带动了身边一批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2011年3月5日,毛俊和志愿者们在商场进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讲。听着丈夫的演讲,此时已怀有3个月身孕的妻子和她的两名同事一起登上了现场采血车,光荣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2015年,在毛俊的倡议下,上海市金山区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立了“鑫青年之家”,由他担任队长。他们以自己成功捐献的真实经历开展宣传,科普捐献知识。

  从上海市委党校报告厅这样“高大上”的舞台,到上海石化学雷锋、“五四”等活动现场,再到周边乡镇的田间地头、村民家中,都留下了毛俊的志愿宣讲足迹。

  毛俊的儿子毛浩洋也成了他在志愿服务中的小帮手。活泼可爱的儿子出场,除了证明“捐献造血干细胞对生孩子没影响”之外,还可以帮爸爸拧个螺丝、安装个易拉宝之类的。

  “哪里有召唤,哪里就有志愿者义无反顾的脚步……”2019年5月11日下午,在金山区造血干细胞集中入库活动现场,毛俊等15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朗诵了自编的诗歌《我们是红十字志愿者》。当天,313位青年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其中,包括3名上海石化的青年员工。

  最令毛俊感动的是,在志愿活动中,不少人最初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围观,但经过志愿者的讲解和鼓励,很多人现场就撸起袖子采集了6毫升血样,坚定地入库了。

  一旦有入库志愿者初配成功,“鑫青年之家”的志愿者们都会主动为其介绍捐献过程,为家属答疑解惑,并在捐献成功后上门慰问。他们还组织慰问白血病患儿活动,为生活困难的白血病患者募捐医疗费。

  “‘鑫青年之家’刚刚成立时,金山区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1例,入库志愿者5481人。仅仅5年间,这两个数字就分别增长到44例和7908人。其中,上海石化成功捐献者6例,入库志愿者1700多人。”讲到这里,毛俊显得异常兴奋——这意味着,又有23位白血病患者等到了匹配的造血干细胞,而更多的白血病患者有了配对成功的希望。

  2016年,“上海市金山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团队”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017年,“上海市金山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宣传服务项目”荣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鑫青年之家”金山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团队开展的各类宣传和动员活动推动了金山区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配对有效率与捐献成功率”的两个“百分百”,数年来保持全上海市领先。

  我为自己是志愿者而骄傲

  捐献造血干细胞后,毛俊又先后3次参加了义务献血。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科普专业类知识,参加金山区科学诠释者特色培训,并成为上海石化第一位被金山区科委聘任的科普讲师团星级讲师。2017年7月,他参加了上海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资班的培训,成为一名传授应急救护知识的专业人员。

  毛俊还是金山区未成年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校外辅导员。从2016年暑假开始,毛俊已经连续三年利用自己的年假陪同金山区优秀青少年代表,沿着建党、建军、建国的伟大历程“重走长征路”,并因此获得了2017年金山区优秀社区志愿者称号。

  公益路上,毛俊赢得了不少赞誉。

  在毛俊的家中,有厚厚的一叠荣誉证书。他曾获得中国红十字总会2017年度优秀红十字志愿者、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2015年“感动上海”十大人物、2016~2017年度上海市杰出志愿者等多项荣誉。

  2015年,“鑫青年之家”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团队被评为2015“光荣与力量——感动上海”十大人物。2016年,根据毛俊事迹拍摄的微电影《一念一线》获得“行进上海•精彩故事”第三届上海市民微电影大赛金奖。

  在2018年2月7日召开的中国红十字会第十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上,毛俊因积极参与并大力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受到表彰。在受表彰的全国197名2017年度优秀红十字志愿者中,上海市共有5名志愿者,毛俊作为代表进京受奖。他也是中国石化系统唯一在此次大会上受到表彰的员工。

  “比这些荣誉更重的,是生命的分量。”毛俊说。

  截至目前,毛俊仅在上海志愿者网上有记录的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达2036小时。以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10年多来,毛俊的业余时间有254天用在了志愿服务上。

  “我的爱好就是志愿者服务。在这里我得到了友谊,获得了温暖,还能陪着孩子一起成长,更能收获更多的人生意义。我爱志愿者活动,我为自己是志愿者而骄傲!”毛俊说。

  责任编辑:郑 丹

  znzhengdan@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