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资讯  >  国内
今天,隆重介绍一位50岁的石油“年轻人”!
2020年08月03日 21:59   来源于:中国石油报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昨日辉煌史:

  疏通大庆油田后路 开启我国长输管道事业

  中国石油管道,从“八三”管道工程走来。

  1970年7月,为保障国民经济所需,并从根本上解决大庆原油出路问题,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建设东北输油管道的通知》。1970年8月3日,东北管道建设领导小组开会正式筹备,并把这一工程命名为东北“八三”工程。

  作为我国首条长距离、大口径输油管道,“八三”管道的建设历程异常艰辛。

  当时,铁路运输十分紧张。1970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近2000万吨,对铁路运输压力极大,成为制约大庆油田生产的主要因素。

  为支持“八三”工程会战,全国各地抽调精兵强将从四面八方汇集松辽平原。由解放军、管道技术人员、工人、民兵等组成的近20万人的建设大军,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打响了轰轰烈烈的“八三”工程会战。

管道铺设焊接

民兵团战地会议

泵站罐底施工

 

女子民兵队除锈作业

  由于条件所限,工程建设面临工期短、任务重,缺乏施工经验、技术人员和材料设备紧缺等诸多不利因素。在“八三”工程起步阶段,野外施工“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挖沟靠手、运管靠牛”。生活物资极度匮乏,大家啃窝头、吃咸菜、住帐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广大建设者提出“抢、闯、好” 和“借、代、垫”的口号,抢时间、抢速度、保质量、挖潜力,在苦干实干中闯出一条新路子

四平封堵队在蔡家泵站现场作业

  “八三”工程从大庆至抚顺的庆抚线开始,全长596.8公里,1970年9月开工,1971年10月31日正式输油。1972年开工建设了铁岭至秦皇岛管道,1973年10月开工建设了大庆至铁岭复线,1974年10月开工建设了铁岭至大连的管道。

牧羊泵站优秀运行班组

  到1975年9月,5年中建设输油管道8条,共2471公里,形成了以铁岭站为枢纽,联接大庆至抚顺、大庆至秦皇岛和大庆至大连的3条输油大动脉,从根本上扭转了大庆油田“以运定产”的被动局面。“八三”工程建成后,大庆油田仅在1971年至1975年内,产量就增长了一倍,1976年突破5000万吨,此后连续稳产5000万吨27年,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管道运输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八三”管道工程的建成,也标志着东北管网初步形成,并催生了新中国长输石油管道事业。

丹东输油泵站

  今日新面貌:

  数字化运营 跨入智能管道新时代

  50年过去了,经过一代又一代管道人的顽强拼搏,如今,老“八三”管道已经全部退役,更换了新管道,在管控系统不断迭代升级、管理方式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责任和使命。

  在1.0电话指挥时代,调度员只能利用各输油站场按时电话汇报而得来的各项数据,指挥输油生产、处理异常事件;

  在2.0监视指挥时代,调度员可以直接从SCADA系统屏幕实时监视各项运行参数,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在3.0全面中控时代,东北管网新管线投运、老管线退役,所辖原油管道管理模式全部实现中控管理;

  在4.0智能管控时代,以铁抚线一键启停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标志,开启了东北管网智能调控管理方式的新篇章。

铁岭输油站

  以“八三管道”建设为发端,东北管网在黑土地不断辐射发展。今天,东北管网运行更加安全平稳,输送介质也由单一原油输送向原油、天然气、成品油多介质输送转变,连通境外的中俄原油管道、中俄天然气管道相继建成

  目前,东北管网管道总里程已经达到8500公里,原油年输量达到5000万吨,形成了连接12家炼厂、贯通国内、境外通向俄罗斯的管网格局。从“八三”工程建成输油算起,已经累计输送原油20.3亿吨。

漠河输油站

2019年12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仪式

  2019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北段)建成投产,这是我国创建“智能管道、智慧管网”的样板工程,在全国管道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这一工程首次实现了管道建设关键工序远程实时监控,全过程数据采集、分析、预警的智能工地建设;广泛开展管道数字孪生体构建,开创了管道建设新模式;着力开展管道实时泛在感知、系统分析等工作,努力实现复杂天然气管网的全区、全时域优化运行,引领着东北管网建设跨入智能化时代。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