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今冬气不短
2019年12月18日 14:24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徐 博 张刚雄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有了各方面积极保障,今冬明春用气形势较为乐观。

 

文/徐 博 张刚雄

  每年“十一”过后,我国天然气保供市场热度就开始升温,今年也不例外。综合考虑过去大半年的国内天然气供需形势,结合管道互联互通与储备建设以及国家及早布置“保供”措施,初步判断今冬明春的天然气供需前景较为乐观。

  根据多家能源机构方面预测,2019年,国内天然气供应量将超过3200亿立方米。因此,如果不遭遇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大范围低温天气,今年冬季的市场供应情况不会很差。

  供需基本平衡

  根据国家供给侧改革要求,三大石油公司着力加强国内生产,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的重要批示精神,部署实施加快勘探开发方案,加大风险勘探投入,强化集中勘探和精细勘探,风险勘探取得重要突破。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2019年8月底,国内生产天然气114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3%,高于2018年8.3%的增速。预计今年全年天然气产量达到170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四川、陕西、新疆依旧是主要产气区,产量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70%以上。与此同时,天然气进口保持稳步增长,今年前8个月进口天然气87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9%,适应了国内需求增速。

  为“保供”需要,北方区域LNG接收站普遍加大进口能力建设。中海油天津LNG接收站未雨绸缪,预定国际FSRU市场上最后一条闭式循环船,提升冬季管道气化外输能力1400万立方米/天,管道气化外输总能力达到2400万立方米/天。中海油防城港LNG接收站、唐山和福建莆田LNG接收站三期即将陆续投产,国内LNG接收能力将达到7555万吨/年。部分新签LNG进口合同开始履约,LNG现货进口量有所下降,LNG进口总量保持较高增速。另外,中俄东线投产、哈萨克斯坦进口管道气量增加将带动管道气进口量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天然气进口量为14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0%,对外依存度为46.4%。

  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和天然气价格高的影响,发电和工业用气增速放缓,化工用气也没有较大增长。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99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4%,大大低于2018年全年17.5%的年均增速。国家对煤改气“以气定改”的要求大大压低了各地需求增量。据“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与研究项目”预测,2019年我国“煤改气”居民用户仅300多万户,需求增量不超过70亿立方米,大大低于2017、2018年“煤改气”超过400万户的水平;“2+26”城市工业小锅炉、工业小窑炉基本清理完毕,用气增量不大,预计不会超过60亿立方米。

  从全年消费量分析,今年“保供”的压力相对前两年有所缓解。根据世创咨询预测,2019年,我国天然气需求2979亿立方米;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2019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3050亿立方米,比2018年仅增长250亿立方米,低于2017、2018年绝对量增长100亿立方米左右。

  地下储备作保

  2019年前三季度,基础设施布局逐步完善,互联互通工作持续推进。

  储气库方面,中石油等国有企业储气库经营者继续加大对投运的25座储气库扩容达产工程。截至9月底,大港油田板南储气库等10座储气库已经完成今年90%的注气任务;与此同时,启动辽河雷61、中原文23等10余座新库建设工作。今年8月初,中石化文23储气库正式投产进气,目前日注气量达1450万立方米,累计注气超过16亿立方米。预计今年地下储气库增量达20亿立方米。

  LNG储罐建设方面,今年我国深圳迭福、新奥舟山、广西防城港LNG接收站投运,预计新增储罐储备能力近100万吨,按照周转4次测算,可新增LNG储备50亿立方米。

  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我国冬季区域间可相互补充的天然气调峰气量相当可观。以2017~2018年冬季为例,全国完成调峰气量仅130亿立方米,实际可用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100亿立方米来自地下储气库,210亿立方米来自沿海LNG接收站罐容(按一个采暖季一个16万立方米的罐周转4次测算),50亿立方米来自需求侧储备,还有30多亿立方米的气田调峰安排。

  国家高度重视

  根据国家能源局部署,2019年的“保供”工作将从5个方面做好有关保障工作。一是千方百计增产增供。二是严格签订履行合同。三是建好用好储气设施。四是细化做实应急预案。五是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按照国家部署,中石油已经超前谋划,包括加大与油气田的沟通协调力度,进一步增加冬季国产资源量,科学优化LNG接收站接卸计划,入冬前确保储气库高库存、LNG储罐高液位和管网高管存,有效应对下游需求激增和中亚气供应风险,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管道互联互通,确保民生用气、重点地区和高效市场天然气平稳供应等。

  建设长效机制

  虽然今冬明春以至未来几年的“保供”都不是大的问题,但这是以上游企业承担巨大亏损换来的,长期将影响我国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和储气库建设,不利于总体供应安全。因此,必须通过落实储气调峰气价和大力建设天然气储备尤其是地下储气库来解决。

  我国储气设施建设面临规划选址难、用地难、盈利模式亟待突破等制约。所以,首先应重点围绕天然气产区和进口通道,重点打造区域地下储气库群,解决重点储气库用地问题;其次,抓紧建立完善相关市场机制,加大政策支持,使储气设施投资可回收、运营可持续。

  目前,虽然国家已经明确非居民用气实行冬夏季差别价格,但具体做法迄今仍未落地。从长远看,应实现调峰气价与常规气价区分、冬夏季节性区分,减轻企业经营压力,提高各方建库积极性。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调峰气价格改革实施方案”和制定“地下储气库储气价格管理办法”。

  责任编辑:郑 丹

  znzhengdan@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