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活  >  活法
【活法】石油一家亲
2019年08月13日 10:24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李海鹰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上一代石油人对石油的挚爱和为油拼搏的精神,已被新一代石油人传承下来。

 

文/李海鹰

  看了几十年的油井,每天不看看心里就跟缺了点什么一样。”74岁的季林峰说。

  季林峰是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一位退休老石油,膝下一儿一女,女儿季官英和儿子季伟伟都传承了他的衣钵,成为采油战线的一员。更巧的是,姐弟两人和父亲同属一个管理区,管辖着同一片油井。一家两代三口人,40多年的采油生涯,父亲传承给子女的不仅仅是一段厚重的石油史,更多的是对油井、对油田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喜欢的石油味

  提起40年前的往事,季林峰话语中满是自豪。作为胜利油田建设初期的第一代石油人,他们是油田从无到有、从贫瘠到富有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1965年,20岁的季林峰招工来到胜利油田,在物探公司从事地质调查工作。在风餐露宿、东奔西跑的10年里,他和妻子、女儿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1975年,为了能和妻女团聚,他主动要求调到黄河以北,参加孤岛油田开发建设。

  当时的孤岛,人烟稀少,到处是荒草和白茫茫的盐碱地,生活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季林峰所在的采油4站南边有几排砖房,房前屋后都是芦苇,他们的家就安在那里。一间砖房住着两户人家,季林峰一家三口挤在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里面只能放下一张床,转身都困难。

  这里远离基地,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买菜需要来回步行15千米,喝的是飘着油花花的神仙沟的水,吃的是玉米面和地瓜干。白天蚊子、牛虻漫天飞,晚上早早就要钻进蚊帐,以躲避蚊子的狂轰乱炸。

  工作条件更是艰苦。没有进井路,每逢雨天车根本进不了井场,设备全靠人拉肩扛。每天不停地爬抽油机、刷漆、调平衡、调冲程,繁重的工作量挑战着季林峰和队友的体力。

  换电机尤其具有挑战性,那时没有装卸设施,全靠人力搬运。电机抬不动,就用两根油管搭在抽油机底座上,先把旧电机慢慢滑下来,再齐心协力把新电机套上绳子,你推我拉地移上去。

  尽管苦尽管累,但季林峰很满足。因为一家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尤其是儿子季伟伟的出生,给这个贫寒却温暖的家庭增添了更多的欢乐。

  那时的采油队实行三班倒,在季官英和季伟伟的印象里,家里大部分时间只有他们母子三人,父亲不是上白班就是上夜班,即便是休息时间也常常因为井上有突发状况赶去队上。

  虽然父亲不在家,但家里时时充斥着父亲油工衣的味道。从小,季官英和季伟伟就深深迷恋着这股味道,在他们小小的心里,石油味就是父亲的味道。

  选择的石油业

  一年又一年,那个跟在父亲身边提着样桶跑井的小女孩渐渐长大成人。1985年,季官英招工成为一名采油女工,分配到采油四队。正式上班前一晚,季林峰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上班一定认真工作,好好学技术,当个好工人。”

  对于父亲的叮嘱,季官英牢记在心。她知道,自己学历低、底子薄,要想达到父亲那样的技能,一定要吃得了苦。她用最短时间记熟了所管辖油水井的井况和基础数据,就连上班多年的老职工都自叹不如,为此大家称她为“活地图”。

  每天回到家,季官英都要向父亲请教井上的问题,为了搞懂流程,父女俩深更半夜跑到队上的计量间现场教学。在父亲的影响下,季官英对自己管理的每一口井比待自己的孩子还要上心。

  一年冬天,热采2号站掺水房一处掺水管线破裂,由于掺水管线相距甚密,无法使用铁锹。身为班长的季官英不顾寒冷,用手将管线周围的碎石和砖头一点点掏了出来。在她的带动下,姐妹们争先恐后地干了起来。2006年起,季官英连续3年被评为油田劳动模范,她带领的热采2号站成为油田巾帼文明岗。

  2007年大学毕业后,季伟伟同样选择了采油工作。巧合的是,他同样分配到了父亲和姐姐所在的采油管理六区。父亲的教导同样影响着他:“我和你姐姐在六区干了一辈子,没干过一件让人戳脊梁骨的事,你也要好好干。”

  同样的井区,相同的工种,让季林峰和儿女有着聊不完的话题。小时候,儿女们听父亲讲会战故事、艰苦岁月,津津有味;长大后,季林峰听着儿女们聊电子巡井、四化建设,满是好奇。

  季林峰怎么也想象不出,曾经人拉肩扛的采油工作居然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工巡线变成电子巡检,资料录取由人工采集变为自动录取,管线穿孔第一时间就会得到消息……这在他从事采油工的年代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2018年五一,恰逢季官英和季伟伟都值班。下午下班后,姐弟俩带着父亲来到孤岛万亩槐林,重走当年他巡井走过的路,看看当年他负责过的油井,体验一下现在的工作环境和四化建设。

  进站之前,他们给父亲换上一套新的红工衣。季林峰感慨地说:“干了一辈子采油,到退休也没赶上这身红工衣。这一穿上,还真精神!现在的条件真是太好了,你们一定得好好珍惜!”

  眷恋的石油情

  又是一年除夕夜。伴着零星的鞭炮声,季林峰一家三代四口人正其乐融融地包着水饺。

  “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吃饺子呀?”3岁的暖暖用奶声奶气的声音问道。

  “爸爸今晚值班,不能回来和暖暖吃饺子了,咱们给他留着好不好?”儿媳崔玉娟一边手脚麻利地包着饺子,一边安慰着女儿。

  “都说过个团圆年,咱们家啊,过除夕人就没全过,以前是你爸和你大姐值夜班,现在又轮到伟伟了。这大过年的,也不知道伟伟能不能吃上热饺子。”心疼儿子的婆婆不停唠叨着。

  “行了,你就别唠叨了,我值了多少个除夕了,单位领导年年都送饺子,你就放心吧。”季林峰劝慰道。

  此时,让全家人惦念的季伟伟正冒着严寒和同事们守护在百里油区。他脚下的这片土地,父亲和姐姐都曾经走过无数遍,而今接过接力棒的他,怀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热忱,将那份对油区同样的热爱继续倾洒在这片土地上。

  2018年夏天,孤岛地区经历了两场台风的洗礼,季伟伟管辖的油区出现大面积停电停井。面对灾后恢复生产的黄金一周,他连续5天奋战在生产一线,抢开井、扶躺井,挖沟渠、排内涝,使极端天气造成的产量损失降到了最低。参加工作10年来,季伟伟多次立功受奖。

  而早已习惯了春节期间值班的季官英,这个春节却格外清闲。因为春节过后,年满50岁的她就要退休了,所以这个春节单位领导特意没有安排她的班,让她在家好好休息。回顾34年的采油工经历,她认为“很值得,也不舍得”。对于退休生活,季官英说,她还没想好如何安排,但第一件事是陪着父亲去看看眼睛,还有多陪陪父母。

  四十载风风雨雨,一家两代三口人在这片土地上工作生活,奋斗成长,奉献收获,他们播洒的是青春和汗水,收获的是幸福和希望。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