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资讯  >  国内
优秀!全国最大原油“稀土”生产基地在这里建成!
2019年06月19日 10:01   来源于:中国石油报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稠油,是非常重要的石油接替资源。数据显示,世界稠油探明储量约有8150亿吨,占全球石油剩余储量的70%。

  但是稠油的高效开发,也是世界级难题,特别是我国西部陆相浅层稠油—超稠油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原油黏度高,储量品位低,开采难度极大。

  中石油凭借一项特色技术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还创下了一项国内之最。6月13日记者从新疆油田获悉,借助自主创新研发的强非均质高黏稠油开采成套技术,新疆油田优质环烷基稠油累计产量突破1亿吨,建成国内最大优质环烷基稠油生产基地。

  至此,彻底改变了上世纪国内80%的优质环烷基稠油依靠进口且开采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这一技术除成功应用于国内油田外,还走出国门,应用于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等国外油田,为中国石油海外板块稠油资源的高效动用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环烷基原油是炼制高等级变压器油、火箭推进剂、耐极寒机油、特级沥青等的稀缺原材料,被誉为石油中的“稀土”,实现规模开采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环烷基含量大于50%为优质环烷基稠油,世界稠油8150亿吨探明储量中该类资源仅有0.15%。而新疆的稠油环烷基含量高达69.7%,更是原油“稀土”中的极品。

  从1996年开始,新疆油田就联合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依托国家、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建立14个先导试验区,投入科研经费40亿元,组织了多学科、产学研联合攻关的1600多人的科研团队,破除了一批关键开发理论技术瓶颈,实现稠油开采技术的转型升级;攻克多项世界级难题,创建浅层稠油、超稠油高效开发的完整理论技术体系,形成强非均质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多相协同注蒸汽开发等4项关键稠油热采新技术。

  新疆油田首席技术专家钱根葆介绍,通过科技创新,强非均质高黏稠油开采成套技术已经在新疆油田大规模推广应用,成功动用超稠油储量1.5亿吨、特稠油和稠油2.5亿吨,实现平均采收率超60%,相比传统技术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新技术产量贡献率超90%;实现上产500万吨的工业化目标,取得重大生产实效,优质环烷基稠油国内供应份额超90%,保障了国家战略资源持续供给。

 

你所不知道的稠油冷知识

  稠油、致密油、煤层气、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并称为五大非常规油气资源,是公认的21世纪最具前景和最为现实的接替资源。与东部相比,西部稠油具有埋藏浅、储层疏松、原油以“半固-固态”赋存和环烷基含量高的特点。

 

对稠油的开发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1、经典SAGD技术无法适应陆相辫状河超稠油开发

  2、陆相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仍有80%储量滞留地下

  3、复杂岩性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尾矿采收率仅为30%

  4、高温复杂产出液能耗高、环保压力大

 

强非均质高黏稠油开采成套技术创新点

  1、创新强非均质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技术,建成一百万吨基地

  2、多相协同注蒸汽开发技术,规划采收率突破65%

  3、首创注蒸汽尾矿高温火烧驱油理论技术,提高采收率36个百分点

  4、发明采出液高效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吨油单耗降低21.4%

 

经济社会效益

  1、推动开发技术转型升级,经济效益显著

  2、实现国家稀缺环烷基特种油品的有效供给

  新疆油田通过二十年稠油的持续稳产和上产,保障了环烷基稠油原材料持续稳定的供给,造就了航天煤油和军用柴油两个国内独家产品,占据了6个特种油品产量的国内第一,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的研发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实现稠油开发绿色环保可持续,为稠油智能化管理提供示范

  实现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带动石油开采、炼化、制造及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地下高效采油、地上观光旅游”。

 

推广应用前景

  1、已支撑新疆油田稠油产量翻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为全球同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技术。

  2、成果在国内外同类油田成功应用

  相关技术已成功应用到国内的春风、吉林等油田和哈萨克斯坦、加拿大、委内瑞拉、苏丹等国家,中国油企海外浅层稠油矿权储量143亿吨以上,推广应用潜力巨大。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