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生活  >  活法
【活法】七旬张兆俊义务理发
2017年03月17日 14:51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樊春华 杨稳文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70岁的张兆俊平均一天要为20多个人理发,一年最少要理发6000多人次。

 

  在湖北省襄阳市的石化小区门前有一条繁华的小商品集市和菜市场,就在市场的旁边有一个露天理发摊,整天在那理发的人接连不断,几乎全是中老年人和小孩。无论烈日炎炎还是三九严寒,除特别天气外这个理发摊就没有停止过。他就是中石化退休职工张兆俊。凡是在石油公司干过的人分文不取,非石油公司的人也只收1元钱的烧水费。有人问他图个啥?他说图的就是个感恩。

  家大口阔少年学艺

  有人问张兆俊怎么会理发的?他长叹一口气说:“小时候姊妹多,家里很穷,被迫学艺的”。

  张兆俊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一个农村里,母亲生下他们姊妹8个(4男4女),他是老四。他上边面有2个姐姐1个哥哥,下面有2个弟弟2个妹妹。1957年,11岁的张兆俊正在上小学,一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身边把他搂在怀里,一手扒拉着他头发中的虱子,一边说:“小俊啊!爹想了又想你还是不要上学了,这年头能学几个字够用就行了。再说咱家人口太多,爹和你妈身体都不好,干不了重活,只能挣些低工分。你的几个弟弟妹妹还小,咱家平均粮就拿不回来,整天愁吃愁穿的。在咱河南能学个手艺就能养活自己,爹托人给你找了个很好的师傅,过几天爹就带你去学剃头吧”。

  张兆俊其实很想上学,但懂事的他看到几个弟弟妹妹身上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破衣服,看到爹妈整日为一家人吃喝发愁的样子,内心虽不是滋味,但还是强装笑脸地答应了。

  三天后张兆俊的父亲领着他来到了新野县新店铺的一个背巷子里。这里有一个又矮又小的理发屋。爹让张兆俊叫一个60多岁的理发人“师傅”,张兆俊当时有些腼腆地叫了,就这样他就算拜师学艺了。张兆俊学徒期间没有任何报酬,父亲每月还要给他送去点粮食。白天他学理发,晚上就睡在理发店。

  学前三个月里,师傅只让张兆俊干些烧热水、给人洗头、磨剃头刀、生火做饭、打扫卫生之类的活,其他的事一律不让他干。三个月后才让他学着给人剃光头,不让他给中青年人和小孩剃,时间长了才叫他给小孩和中青年人理发。

  张兆俊心灵手巧,师傅看他是个好苗子,就将自己的掏耳朵的“绝活”教给了他。一年,他就学会了几乎所有的手艺,尤其是掏耳朵,有的学徒学了几年就掌握不好,他在为顾客掏耳朵时先按耳轮上的穴位,然后用掏耳勺慢慢地掏,让顾客很快就晕晕乎乎地睡着了。这对来顾客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石油公司给安了家

  1958年10月份,师傅一场大病离开了人间,张兆俊无奈回到了老家。他向生产大队长请示,想包揽全村1500多人理发的活,只要一个基本劳动力的工分,但本大队原本就有个理发员。他又跑了好几个生产大队也没能找到个理发的职位。

  1959年初,一场全国性的闹饥荒开始了。为了能填饱肚子,13岁的张兆俊一人来到湖北省的襄樊市,想通过理发养活自己,但去了很多地方也没找到能干的活儿。一天他看到一辆解放牌货车拉着一车油桶进了一个门前挂着“湖北省襄阳地区石油批发站”牌子的大门,他想跟着进去却被门卫拦住了。身高1.60米的张兆俊向门卫说:“我今年已经16岁了,只求给碗饭吃,不要工钱,谢谢叔叔能帮我找个活干干,我很有力气的。”当时在门卫室里的公司经理听到他典型的河南口音,知道他是逃难的。出于同情便说:“这里都是气力活,你要是能给汽车装润滑油,不能说吃饱饭,反正不会饿死你”。就这样张兆俊住进了石油站的一间小屋里,整天干些装润滑油、帮推油桶的活,基本都能填饱肚子了,公司还给些小“补助”。

  张兆俊平时没事时就拿出他的理发工具,免费为员工们理发,很受大家欢迎。时间长了张兆俊就成了襄阳地区石油站的临时工。转眼3年过去了,襄阳地区石油站的规模也在扩大,需要招收员工,因张兆俊平时能吃苦,善于帮助别人,在油库里人人都说他是个好娃子,就这样将他招收为正式工了。

  就在张兆俊20岁那年,油库一个老员工看他忠厚老实,头脑灵活,是个好小伙。就帮他介绍了一位乡下的女朋友。公司也为张兆俊安排了一间16平米的平房。半年后他们就在这个平房里结婚了。张兆俊每到星期六下午下班后就骑自行车跑30多公里到乡下与爱妻相聚,星期天下午再回来。

  张兆俊不但会理发,而且慢慢学会了电工手艺,无论是公司或个人,哪需要接个线,换个灯泡什么的,叫一声他就去。谁家有什么事需要帮忙,他也从不推辞,很是讨人喜欢。

  1970年,张兆俊已有2个孩子了。公司看他每次骑车子跑几十里回家太辛苦,就安排他的妻子来公司做临时工。三年后遇到了公司招工机会,张兆俊的妻子也被公司招为了正式工,还给他们分配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大房子。

  用传统手艺感恩社会

  如今,张兆俊的两个孩子都大学毕业,女儿在上海工作,儿子在西安工作。刚退休时老两口也曾想过跟着儿女享清福去,虽然女儿、女婿对他们很孝顺,但张兆俊在女儿那呆了不到3个月说什么也要回来,因为生活不习惯,没有熟人圈。经过儿子、儿媳再三做工作,他去了上海两个月不到又回来了,说那里的人说话几乎听不懂,在儿子家没事干憋得慌。

  2006年,老伴在女儿那带外孙,他一人在家里闲着没事干,他看到搬了几次家都没舍得扔的理发柜,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自己一家人的幸福是石油公司给的,要不是石油公司当年收留他,不知道结局是什么样的?是石油公司给了他的工作,是石油公司为他招工转正的,是石油公司的员工为他介绍的女朋友,是石油公司为妻子安排了工作,是石油公司培养出了自己的一双好儿女。现在街上到处开的都是美容美发店,进去一次最少也得十几块,高档点的更得几十块,而且这些地方都喜欢理现代式的“时髦头”,不愿为中老年人剃光头。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手艺去感恩呢?我现在吃不愁穿不愁,儿女都是国家公务人员,待遇都很高,都有宽敞的住房和私家车,他们也不需要我的钱。退休后老两口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近万元,我们怎么也用不完。

  说干就干,张兆俊将几十年的剃头柜重新刷刷漆,把扔在阳台上的煤炉子重新整修整修,买了点蜂窝煤就在社区门前的菜市场旁边摆起了理发摊。每天有很多年纪大一点的人来理发,他分文不收。时间长了有人建议他收便宜点,他就来了个凡在石油上干过的人一律不收费,其他人只收一块钱的烧水费。

  张兆俊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一干10年了,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坚持干下去。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