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东非油气 有“钱”景
2014年09月09日 14:38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罗佐县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站在东非辽阔的油气“沃土”之上,中国油企应选准目标,稳健前行。 供图/ CFP

   中资企业参与东非油气投资,一要选择好投资模式,二要选择好投资国家和领域。

   文/罗佐县

  根据EIA的统计,2013年非洲石油储量达到了1276亿桶,天然气储量达到515.4亿立方米,仅次于中东和南美。需要指出的是,在2013年全球十大油气发现中,非洲国家的发现占到8个,其中东非国家占到4个,全部位于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位于莫桑比克鲁伍玛盆地的Espadarte和Aquiha两大新发现油气田油气储量分别达到13亿桶和8.9亿桶,位居十大发现的前两位。坦桑尼亚的Tangawizi油气田油气储量达6.6亿桶,天然气储量达3500Bcf,位居十大发现之六。

  东非油气大发现对东非国家而言意味着发展的机遇。油气大发现将改变东非地区油气供需结构,改善各国财政收入水平。与此同时,油气大发现有利于东非地区吸引外资,带动地区工业化。未来数十年时间内,东非将吸引大量国内外资金投入,带动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油气大发现还将有助于加快非洲大陆的一体化进程。

  非洲地区是我国石油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战略目标区,面对东非如此形势,应有必要的先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时刻关注东非油气产业发展动态,在合适的时机争取有利的投资合作项目,在非洲创建自己的发展基地。目前中资企业在东非油气领域虽有介入,但若同跨国公司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新兴油气国家。

  东非油气大发现

  2013年,西非、中非和北非的石油产量分别是2667千桶/天,2912千桶/天和4151千桶/天,而东非仅为122千桶/天;2013年北非和西非天然气产量分别为5.4亿立方米/年和1.16亿立方米/年,东非仅为0.16亿立方米/年。在炼油领域,非洲的炼油产能分布和原油分布匹配,以北非、西非为主,2012年非洲下游的炼化产能达到3218千桶/天,东非基本没有炼化产能。所以总体看来,当前非洲油气资源及产业分布具有明显的“西重东轻”特点。

  不过,近年东非地区接连不断取得油气大发现,正在改变非洲地区油气版图。2010年以来,英国天然气公司和Ophir能源公司先后在坦桑尼亚的海上1/3/4号区块发现大型天然气田,天然气储量达10万亿立方米;在海上2号区块,挪威国油和埃克森美孚发现的天然气田储量为15万亿~17亿立方米;埃尼和阿纳达科公司在另一个东非国家莫桑比克海域发现了124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20.4亿桶石油,在其西南陆上也发现了5.76亿桶石油;图洛石油公司于2006年在乌干达西部与刚果(金)边界获得首个商业石油发现。到2011年年底,石油公司在乌干达艾伯特湖北部共钻了41口勘探和评价井,只有一口井没有油气显示。根据乌干达能源矿产开发部近期统计,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3亿~6亿桶,预计乌境内石油总储量约20亿桶,未来油气产量可能超过20万桶油当量/日。

  苏丹及南苏丹油气勘探开发产业在东非相对成熟,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莫桑比克、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家虽有油气发现,但距离大规模的商业化开采还需时日。因此,若从整个东非地区油气产业层面考虑,苏丹、南苏丹油气产业很长一段时期内领先整个东非地区。

  中企投资遍地开花

  截至目前,中国与东非国家油气合作主要通过贸易和投资。

  贸易方面,中国与苏丹、南苏丹有石油贸易业务。2011年苏丹80%的石油出口销往中国,其余流向印度、日本和泰国等。苏丹是中国在非洲最为稳定的贸易伙伴之一。然而南苏丹宣告独立以后,南苏丹和苏丹产生利益纷争,导致南苏丹境内石油生产停滞。2012年苏丹和南苏丹的石油出口几乎为零,影响到中国的石油进口。

  投资合作方面,与中国合作力度最大的东非国家是苏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公司就参与了苏丹的油田开发及管线建设,帮助其建立起自己的石油工业。1996年中石油中标获得苏丹油田1/2/4区块开发项目,并负责组建大尼罗河石油作业公司(GNPOC),中方占40%的最大股份。该项目由三个区块和一条长达1500公里的原油外输管道组成。项目自运营以来,结束了苏丹进口原油的历史。此外,2000年,由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与苏丹合作的3/7区项目,从风险勘探做起,成功完成了产能建设和原油外输工作;中国的石油公司在此也参与了炼油项目,1998年中石油集团与苏丹能矿部共同组建了喀土穆炼油厂,产品除满足苏丹国内需求外还远销国际市场,帮助苏丹实现了石油工业一体化。

  投资方面的顺畅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的原油贸易,帮助中国在非洲建立了稳定的石油供应基地。2006年,苏丹出口的石油中60%流向中国,之后比例越来越高。时至今日,中资企业是苏丹和南苏丹境内外资企业的主力,中石油、中石化是苏丹境内GNOPC、DPOC、PEE等主力油气公司的主要控股方。这些公司是苏丹境内油田和管道的主要作业者。

  与此同时,中国与新兴油气国家的合作已有所进展。

  去年3月,中石油收购埃尼集团全资子公司埃尼东非公司28.57%的股权,间接获得莫桑比克4区块项目20%的权益,由此开启了中石油进军莫桑比克油气之旅。目前,莫桑比克4号区块由埃尼(50%)、中石油(20%)、葡萄牙高浦能源(10%)、韩国天然气公司(10%)、莫桑比克国家石油公司(10%)共同投资。

  在与乌干达的油气合作中,主要是中海油作为作业者、在乌干达的Kingfisher油田项目。事实上,该油田在2006年就已经发现,目前处于待批准阶段。近期,乌干达政府与道达尔、中海油达成协议,准备建一座处理能力为3万桶/天的炼油厂。乌干达政府并不想过快开发已发现油田以避免资源枯竭期的早日到来,投资方则希望加快开发进程,早日达到20万桶/日的产量。道达尔等投资方已经提出了出口管线的三种备选方案:一是出口管线通往肯尼亚的蒙巴萨港口,二是通向肯尼亚的拉姆港,三是通向坦桑尼亚首都累斯萨拉姆港。

  在马达加斯加,目前介入其加油气业务的中资公司是延长石油。延长石油在马达加斯加3113油田区块的勘探工程有一定进展。该公司于2012年对该油田进行勘探,结果显示综合异常区面积约有数百平方公里,反映油气存在的可能性。2013年开展油田区块二维地质勘探,以进一步分析油气存在及分布情况。

即便是坐拥巨量油气资源的非洲,因为缺少勘探开的技术,摩托车也只能靠“瓶”止渴。 供图/ CFP

 

  与东非的两条合作路径

  中资企业对东非投资应本着有利于中国与东非乃至整个非洲的油气贸易、有利于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的基本原则。具体到中国与东非的油气合作路径,应该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是选择好投资模式,注意风险分担;二是选择好投资国家和领域,突出重点。就当前东非油气产业发展形势看,无论是上游的勘探开发,还是中游的管道建设以及下游的炼化均需要大量投资,可投资的项目应该不少。考虑到东非地区政治动荡程度比较高,油气勘探处于起步,许多评价结果还有待进一步核实的现状,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一方面要严格选择,谨慎投资,另一方面要注重风险共担,与西方石油公司、东道国油公司合资做项目,东非国家对西方国家依赖程度比较高的现实也需要中资企业采取此策略。

  就合作的具体领域而言,需要把握好中短期与长期投资的关系,特别需要重视能看得见效益的投资机会。据EIA分析,东非新兴油气国家中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油气出口的国家,具体时间是2018年前后。我国的天然气需求当前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目前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30%,进口天然气主要来自中亚管道气和LNG,其中LNG主要进口自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进口集中度相对较高,面临亚洲溢价影响,来自非洲的气源比例较低。

  东非油气大发现为中国实现多元化油气供应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若能争取到东非的LNG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有利于中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程度的提升。因此,当前以中国石油公司成功介入莫桑比克、坦桑尼亚油气田为契机,争取与这两国的天然气贸易机会。目前莫桑比克天然气主要是销往南非,近期日本电力公司、韩国天然气公司同莫桑比克和在坦桑尼亚从事生产的埃尼公司已有接洽,商谈近中期双方LNG贸易的事情,这些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硬件”支持促进信任

  尽管苏丹、南苏丹国内动荡,石油产业的发展遭受了巨大冲击,但不能因此忽视其在中非油气合作中的地位。中国需要突破传统思维,综合运用政治、经济等多种手段化解苏丹国家分裂造成的合作困局,维护和扩大与南北苏丹的石油合作关系。

  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与南苏丹重新进行石油合同谈判的思想准备,努力做好现有油气项目合同的执行,增强苏丹和南苏丹对中国企业的信任感,巩固和发展好在苏丹、南苏丹的油气阵地。同时以苏丹、南苏丹石油合作为基础,发挥辐射功能,以此拓展与东非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油气国家的油气合作。

  中国与苏丹石油合作比较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参与程度高,涉及上中下游。对于和东非地区新兴国家的油气合作,也可以借鉴这一模式。投资东非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中国与东非的油气贸易提供“硬件”支持。

  目前,东非油气产业正处于大发展的前夜,新兴油气国家均十分重视与油气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加大了LNG工厂和相关设施的建设力度,乌干达和肯尼亚正在考虑建设跨国管道。肯尼亚极有可能成为未来东非地区油气进出口的枢纽。目前肯尼亚与南苏丹、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的跨国管道正处于规划和建设阶段,一旦肯尼亚与上述国家的管网建设成功,南苏丹的石油可以通过该管线实现出口,乌干达的石油出口也等于开辟了一条新通道,也不排除乌干达的油气管道向中非国家延伸的可能。

  中国企业若能在此项目中有所参与,对于中国巩固与南苏丹的石油贸易、开辟与乌干达乃至中非国家新的贸易渠道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肯尼亚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应保持重点关注,在合适的时机可以考虑投资参股。

  责任编辑:赵 雪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