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CCS的制度缺失
2014年08月07日 09:12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罗佐县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当前,推进碳捕集以及封存与利用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相关政策制度的缺失,产业链亟需完善。

     文/罗佐县

  一直以来,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基本特征是煤炭比重较高,长期在70%左右徘徊。这一比重不仅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能源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是导致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而曾经是第一排放大户的美国由于国内天然气产量的大幅增长及天然气对煤炭的有效替代,碳排放已经连续出现下降趋势。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中美第一排放大国的地位转换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而这种压力更多的来自国际社会。

  我国碳排放平稳增长

综合来看,现阶段控制碳排放的最有效途径便是发展碳捕集与封存产业(CCS),但改革相关制度是当务之急。 供图/CFP

  美国天然气消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6年至1997年,这一时期天然气消费处于快速增长期,由1986年的4600亿立方米增长至1997年的6400亿立方米;第二阶段从1998年到2005年,这一时期天然气消费处于相对平稳下降阶段,基本维持在6200亿立方米;第三阶段从2006年至今,页岩气革命激发了美国天然气产业活力,天然气产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消费也随之加速增长,2012年天然气消费达到了7200亿立方米,较2006年增长近1000亿立方米。而美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拐点也正是出现在这一时期。2007年,美国碳排放达到60亿吨,处于历史高点,之后开始下降,2011年降至55亿吨。

  我国的碳排放总量目前依然在平稳增长,已经接近90亿吨。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如果按照GDP是7%的增长速度以及政府碳减排目标推算,到2020年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应该控制在80亿吨以内。由于目前排放总量已经接近90亿吨,因此到2020年我国碳排放总量较当前要下降10亿吨,可以说任务非常艰巨。

  美国的碳排放指标出现拐点是以7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消费做支撑(6000亿立方米的基数外加第三阶段1000亿立方米的增长),且美国的能效水平要远远高于我国,目前是我国的2.5倍。而我国当下的天然气消费水平却不到2000亿立方米,2013年消费量为1676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30%。受天然气价格改革进程缓慢影响,目前的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尚不具备大规模接收进口天然气的能力。同时,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长空间也很有限。因此,若以美国做参照,用天然气大量取代煤炭的道路基本走不通。

  政策制度急需改革

  在经济结构相对稳定、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和技术进步相对缓慢的条件下,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向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转型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

  从近几年碳减排的执行情况看,我国碳排放控制虽有进展,但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另辟蹊径,加快推进。综合看来,现阶段控制碳排放的最有效途径便是发展碳捕集与封存产业(CCS)。通过CCS项目的实施,将大量与生产和生活消费相关的二氧化碳进行有效捕集并加以封存或利用,是短期内降低碳排放规模的有效手段。

  当前,推进碳捕集以及封存与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相关政策和制度的缺失。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制,企业排放二氧化碳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也就没有进行二氧化碳捕集的内在动机和需求。部分企业虽有捕集二氧化碳的行为,但是在二氧化碳捕集之后普遍将其作为商品出售,而不是将其进行埋存,从根本上达不到减排的效果。

  二氧化碳的商品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埋存二氧化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企业都有追求投资回报和利润的内在动机,没有一个企业愿意支付成本购买二氧化碳之后再去做没有收益和回报的埋存。在这样的一个存在制度缺失和市场规则缺失的环境里,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促进减排,减排不具有可操作性,改革相关制度是当务之急。

  产业链亟待完善

  笔者认为,通过制度改善和政策调整促进二氧化碳捕集与埋存顺利推进至少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快出台碳税政策,向碳排放企业征收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税。这一措施可以促使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以及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还可以降低或消除企业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作为商品出售以获利的动机,从而自觉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以低价或无偿交给从事碳埋存的企业,逐渐形成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一体化产业链。二是对从事碳埋存的企业进行补贴或者通过财政出资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二氧化碳埋存项目的实施。其中,最理想的方案是实现二氧化碳埋存与利用兼顾,石油行业中二氧化碳驱油、驱气技术的进展以及相关项目的实施为这种结合创造了条件。

  在加大补贴力度以及出台碳税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好我国的二氧化碳捕集埋存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特别是埋存方式。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炼制等行业,将这些行业运行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专业埋存或者通过在驱油、驱气项目中的大量应用以实现埋存与利用兼顾是未来我国CCS产业运行的必然模式之一。我国目前正处于油气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对外依存度迅速上升,提升国内油气产量是保障能源供应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老油田、新兴煤层气产业应用二氧化碳驱油、驱气的潜力较大,完全可以作为CCS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除用于驱油、驱气的CCS项目之外,关于二氧化碳的单纯埋存也应及早被纳入议事日程,这也是发展重点之一。

  就全球层面看,CCS项目目前并未大面积铺开,少数国家以及石油公司虽有所参与和投资,且部分项目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但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很多国家仅仅处于规划阶段。

  国际能源机构(IEA)认为,由于技术成本高昂,且缺少针对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项目的政策激励,全球大型CCS项目的实施普遍受到影响。IEA同时认为,碳捕获和封存并非减排替代措施,而是其他低碳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的必要补充。未来全球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将继续上升,因此采取CCS措施尤为重要。随着各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意识的增强以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碳捕集与封存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碳排放国,在以煤为主能源消费结构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我国更应重视CCS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实施,及早落实、认真部署。

  责任编辑:赵 雪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