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兵头将尾”陈康维
2014年07月30日 15:58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吴 超 叶云斐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陈康维用行动诠释了一名炼油人勇于进取、誓争第一的精神和气魄。

  全情投入、不知疲惫—这是陈康维的工作状态。

   文/吴 超 叶云斐

  “装置安全平稳运行,我才放心!”

  这是被评为2013年度茂名石化劳动模范陈康维的“口头禅”,也是他的工作写照。

  20年前,中技毕业的陈康维进入茂名石化炼油分部,从此成为了一个兢兢业业的炼油人。因为努力和刻苦,他逐渐成长为一班之长,当选为职工代表,被聘任为车间的主任技师。他这个“兵头将尾”用行动诠释了一名炼油人勇于进取、誓争第一的精神和气魄。

  勇吃“螃蟹”的人

  陈康维的职业生涯,每一步都紧跟茂名石化炼油的发展节拍。他用满腔的热血和点滴的汗水,在炼油生产一线留下了坚实而又清晰的脚印。

  2013年3月,随着220万吨加氢裂化装置的建成投产,炼油面临巨大的用氢缺口。煤制氢装置还没有投产,如何解决供氢问题呢?上级领导研究决定通过提高连续重整装置负荷实现多产氢气的目标。

  “这可是卡边操作!”职工纷纷摇头。

  “只要优化操作,我们能再提高装置负荷。”听着职工反对声,陈康维眉头紧锁,“行”与“不行”的疑问一直在脑海中盘旋。经过了几天的思考和风险评估,他大胆地在车间上提出“抓吃螃蟹”的想法。

  “我们可以逐步优化调整,慢慢提温提量,加强监控,最大限度减少对设备的影响。”陈康维的话一出,车间领导马上拍板,并立即连同厂专家和工艺小组进行评估讨论,最终制定了完善安全的爬坡方案。

  于是,陈康维带领着车间职工,开始了装置提负荷增产氢气的攀峰之旅。他与车间技术骨干成立特护小组。车间领导指定由陈康维牵头负责,对加热炉、机组等关键设备及重要参数进行严密的监控和特护。

  陈康维每次当班,都带领班组职工将装置的反应温度、催化剂循环速率、重整反应压力、重整进料初馏点及催化剂注氯量等重要参数,每半个小时记录一次。每次记录的数据都成了他们调整负荷的参考指标。经过认真跟踪对比,细心调整优化,他们实现了做细又做大,并步步接近了目标。

  陈康维休息的时间也日夜守在装置现场,像照顾婴儿一样认真、细致、贴心。他一方面带领特护组成员每日收集基础数据并分析找出与国内先进企业的差距,另一方面又急忙查阅相关资料,参与每周专题讨论,参与制定具体应对措施。经过逐步优化调整,产氢量从原来的73000m3/h提高到82000m3/h。

  “我们的主任技师带头出马,果然不一样。”职工们对陈康维的胆大心细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我只是尽了炼油人的一份责任。”面对赞扬,陈康维低调地说。

  氢气压力得到了缓解,全厂氢气的缺口填补了,最有成就感的是大大满足了2号加裂这个“大胃王”。看着流量计万位数字上闪烁着的“8”字,陈康维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增加的这一万立方米的氢气可不简单呀,意味着胃口大增的2号加氢裂化装置这回可以“大饱口福”了。

  不眠不休的“铁汉”

  2013年10月11日,炼油全停大修的“攻坚战”正式打响。40天要完成重整装置的停工、检修、开工全过程,无疑又是个极大的挑战。陈康维硬是接下了这块“硬骨头”,又一次全身心投入到现场一线的奋战中。

  在装置吹扫退油时,陈康维和职工们一起废寝忘食,想方设法密闭吹扫,连续奋战100多个小时,为装置赢得了“无异味”吹扫的美名。他的脸上却不曾显露一丝倦容。在进行“蒸汽代油”改造项目时,他更是丝毫都不敢松懈,与施工人员通力合作,连夜拿下了加热炉盲板战,顺利交出装置进行项目改造和检修。当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的时候,他只是笑嘻嘻地说:“任务没完成,我睡得不踏实。干完活儿,马上休息。”

  2013年11月10日,装置终于完成了检修进入了开工阶段,陈康维主动请缨,步步精心准备谋划,带领车间职工攻克了加热炉点火、开启压缩机难关,实现一步到位成功开启大设备,为装置提前开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可是,当开工工作眼看一步一步往下走时,突然杀出了“拦路虎”。2013年11月15日,当装置物料到达预加氢系统时,正在现场检查的陈康维闻到一股异常的味道。经验丰富的他,马上跑到高分周围认真检查起来,果然发现是V603的玻璃板液位计有微微的泄漏。

  “危险,这可是带有氢气的高压容器。”陈康维来不及多想,马上一边联系内操监控液位,一边和外操背起空气呼吸器,在闻讯赶来的车间和分部领导的指挥下,很快就切出玻璃板液位计。但V603的液位就只剩一次表的数据可监控了,为确保装置按正常的开工步骤往下走,分部和车间做出了监护方案。陈康维兢兢业业地守在V603旁边,直到玻璃板液位计处理并回装好,才稍稍放松警惕的神经。

  2013年11月20日,连续重整装置里再一次响起了机泵的轰鸣声,物料在管线里的欢唱声,空冷风机轻快的运转声。这套作为炼油全停大修中的主线装置,经历了40多个日日夜夜的开停检修,终于实现了提前一天一次开汽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站在塔林间,听着熟悉声音,看着亲切的塔罐、机泵,陈康维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了。

  装置顺利开起来了,“铁汉”却不肯停下来休息。他说:“装置刚开起来,操作需要平衡,优化需要调整。这个‘铁汉’,我就一直当下去吧。”说着他又戴上安全帽,消失在塔林里。

  用心培育“炼油人”

  对于陈康维来说,最大的成就感除了看到自己带领班组职工攻克了一个个生产难关外,就是看着一个个年轻的职工成长为高技能的“炼油人”。

  2012年,陈康维被聘任为主任技师。从此,他便多了一重身份,多了一份责任。如何将自己积累的技能和经验全部传给下一代炼油人,让新职工勃发新力量,为炼油事业添砖加瓦,陈康维总在心里装着这件事。

  “3个月内,必须人人过关应知;半年内,必须人人取得上岗证。”2012年8月,面对刚刚分配下班组的新大学生,陈康维主任技师开始了严格的教育培训计划。

  “先让他们适应一下倒班生活,再学习装置知识也可以。”老职工怕大学生吃不消,还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时间不等人,炼油全停大修在即,新重整装置筹备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些新生力量是我们的主力军。怎能让他们‘交白卷’呢。”陈康维的态度很坚定,要把所有一切的压力都转化为强劲的动力。

  教徒弟一丝不苟,他的弟子当然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陈康维更忙了,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日。在家他总是钻在书房里,一字一句地准备培训材料;在操作室他总是翻阅着一幅幅DCS画面,由繁入简地为年轻职工讲解工艺原理;在装置现场,他带领着新职工跑现场。每条管线,每台设备,每道工艺,他都一一细致地讲解。

  “师傅,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差距这么大,这个操作太难学了。”刚刚入职的职工对特阀的操作表现出畏难情绪。

  “只要用心,没有干不成的事。”说着,陈康维便手把手地教起来。

  为了激励新职工的学习兴趣和劲头,培养出一支年轻的高素质的操作队伍,陈康维亲自督导新职工培训,还挖空心思想到了在新职工学习中开展“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通过随机提问实操知识、画流程图和处理问题等进行评比,每周评选出优秀给予表扬和嘉奖。

  “今晚夜班,班长要考试呢,得赶紧复习,我们组可不能输呀。”新职工不服输的劲头被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被点燃了。他们之间互相“较劲”呢。

  “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们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了。” 陈康维看着新职工正茁壮成长暗自高兴。

  在陈康维的努力下,一个个“活流程”,一个个操作能手、一个个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应运而生,尽情绽放。在他的指导下,重整车间职工林开磊、粟维清在参加中石化重整竞赛中崭露头角,获得了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绩。

  “陈技,你的徒弟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

  “那才是我想要的结果。”

  本文图片均由吴超提供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