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报道  >  油气
一线员工“心”探索
2013年12月26日 16:56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任海永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要缓解石油企业一线员工工作和生活压力,企业应把心理疏导和训练融入日常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外,员工应积极加强自我心理疏导,善于进行自我管理。

  文/任海永

  “……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对石油工人而言,《我为祖国献石油》里的这几句话并不陌生。

  靠着这种大无畏的乐观精神,一代又一代石油人战胜坚苦卓绝的自然环境与各种压力,在石油战线上建功立业。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形势下,整个石油企业一线人员不仅面临着野外艰苦的工作环境、技术支持和创新的繁重工作、对家庭和孩子的后顾之忧,而且面临个人成长和发展规划目标实现的困难,尤其是大部分青年一线员工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心理压力。

  在此情况下,如何帮助石油企业一线员工排解心理压力、激励其主观能动性?这成为新时期石油企业思想工作的新课题。

  生命承受之重

  就国内来讲,石油企业一线员工的作业领域大多是高山、沙漠等,自然条件恶劣。国外作业在热带雨林、滩涂、深海等,营区大多远离繁华的城市,生活受到纪律条例的严格约束。同时,存在语言沟通和文化交流的困难,不少石油单位作业的区域是民族地区,遍布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东正教等文化的人民。这对一线员工而言,在心理上会构成一定压力。

  如果说,自然条件是外在因素,那么来自技术研究和创新的压力则是无形的、内在的。基层一线技术人员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奔波于野外一线,迫切想通过技术研究和创新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以技术拉动市场、开拓市场,以新技术新方法来提升质量,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然而,现实条件是,技术研究与创新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和钻研。在考核严格的石油企业,这自然是“亚历山大”。

  此外,还有来自照顾家庭和孩子的压力。初步统计,在石油企业一线人员中有25%以上的人员远离家庭在一线作业,后顾之忧难以解决。面对老人的赡养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两地分居的问题,远在工区、作业现场的石油工人难以尽到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这让一线员工心有愧疚。

  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虽然一线人员总体发展是可持续的,但是由于长期工作在一线,培训的机会少,交流的机会少,接触新技术新信息的机会少,他们的个人成长与职业规划目标实现起来有一定困难,容易产生抑郁、迷茫,继而对工作产生怠惰情绪。一线青年人员的心理素质处在成长的过程中,相对缺乏自我调适能力,较容易导致各种心理冲突和失衡。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一线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保证员工心理健康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鉴于此,各级党组织和企业应把心理疏导和训练融入日常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根据石油企业一线员工不同职务、工作特点、年龄等,建立石油企业一线员工心理档案,使心理训练规范化、科学化,将心理训练内容由训练到实战,逐步增加训练的复杂程度。采取自学、短训、送学等途径加强骨干培养,有组织地为石油企业一线员工进行咨询和教育。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需建立相关的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心理不适的一线人员。中石油某企业按照专兼结合的思路,用一年时间专门培养了20余名心理咨询师。他们针对不同阶段员工的心理需求,开展心理工作,起到了“心理治疗师”的作用。

  构建石油企业一线员工心理教育训练和技术支持、培训一体化的工作体系。石油企业一线员工除承担正常的工作任务外,还面临着艰苦工作环境、工作挫折、后顾之忧等困难。为此,必须从提高石油企业一线员工的心理素质能力出发,对日常的教育训练进行改革,构建包含心理教育、疏导和训练一体化的技术支持和培训体系。中石油某企业针对员工团队协作能力,投入80余万元专门建立了拓展训练基地,每年定期开展心理拓展训练项目,增强了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被该单位员工称为“哥们合作好助手”。

  油田企业还应该研制开发普及心理知识、维护心理健康、构建心理素质模型等心理训练,打造钢铁意志。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功能心理训练设施,制造逼真的氛围模拟各类事件和场景,使石油企业一线员工以良好的心态坦然处置各种工作环境和问题。中石油某企业针对员工在3-4月容易在一线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专门建立了全年员工心理素质模型,分析春节后是员工心理放松期,缺乏相应的紧张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因此专门进行了15天针对性的培训,提升了员工的警惕心和紧张度,一到工作岗位立即进入了状态,降低了安全风险。

  将心理教育训练融入石油企业一线员工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把如何提升石油企业一线员工在各种危险和复杂环境下完成任务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重点,有针对性地编写一些诸如团队精神训练等教案。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搞好后勤保障,解决后顾之忧。此外,还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石油某企业一名新进大学生,被分配到一线驻井,从新鲜、好奇到悲观失望,甚至出现了抑郁症。针对这类情况,该单位专门组织了该员工特别擅长的围棋比赛,他获得了二等奖,提升了其知名度,回归和融入了企业群体。

  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让石油企业一线员工在获取大量心理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从网站上为自己一些不便于告知他人的心理困惑,通过各种信箱找到答案,提高心理疏导的效果。某中石油信息企业,针对IT行业的特点,专门建立不记名的企业内部群,增强交流和沟通,在其群聊记录里,经常看到领导和一线员工聊成一片的热烈氛围,增强了企业内部沟通的效力和凝聚力。

  有意识的忽略

  针对石油企业一线员工心理问题,除了企业要加强相关工作之外,员工还应积极主动地加强自我心理训练和疏导,准确定位,善于自我管理。

  首先要积极投身工作和研究。工作是个人有效学习参与社会、参与企业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工作水平越高,就越能认识时代的特点、社会的要求、自己所处环境的客观条件,从而按照社会需要来确立自己的理想。中石油某企业员工,从石油院校毕业后直接被分到了青海花土沟作业。别的同学都找关系调走或者考研究生,他却静静地跟着师傅开始做研究。5年下来,一个个成果脱颖而出,他也被企业任命为青年技术专家、科技带头人,第八年的时候,被提拔为二级单位总工程师。他给青年技术人员做报告时说,自己就是专注于研究工作,自然忽略了外在的贫困。这种有意识的“忽略”使他目标明确、工作集中,取得了应用的成功。

  其次主动加强自我训练和疏导。每位一线员工,都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适合自身需求和特点的方法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我训练和疏导。比如进行突发事件自我防御,设想一些突发情况,从自己的工作地点、路线等实际出发,如何应对,做好日常的预案,通过反复训练持续强化和巩固训练效果,养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模式和认知模式,积淀形成石油企业一线员工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责任编辑:侯瑞宁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