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国际路线的“快车道”
2013年12月25日 19:36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张起花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全球经济再平衡和地缘政治关系的新调整,令世界能源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在国际化进程中处于加速阶段的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不仅面临着新机遇,也将迎来新挑战。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在中国海油由西方设计师设计的现代化的办公大楼里,大厅、电梯……随处可见的电子屏幕上,不停闪烁着这些数字:国际原油期货指数、中海油、中海油服、海油工程、中海化学H股、A股股价……这似乎在提醒每一个海油人,时刻处在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之中。

  时刻提醒自己的不仅仅是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都明白,国际化经营是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市场化运作,是东道国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的开创性探索,是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也是全球化、多民族、多文化背景下的包容性发展。立足当下,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该如何走上国际路线的快车道?对此,记者请业内专家们进行了路线设计。

  巩固现有基础 做好风险管控

  北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规模开发,拉美等地石油探明储量和产量继续增长,美国“能源独立”口号的唱响,一系列信息都蕴含着一个趋向:中东主导的世界能源生产版图正在发生变化,世界石油供应格局在向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也正是因为看到这样的趋向,业内早已流传有西半球能源供应圈这个概念。

  “在此轮全球能源格局的调整中,中国会是最大的利益相关者。”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能源局专家委员会委员史丹表示。当下,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各类能源进口量全面增加,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接近三分之一。如此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迫使我国石油企业不得不在变化多端的国际能源市场做出更灵敏的反应、最科学的决策。

  如此形势下,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未来国际化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蒋姮表示:“现在,我国石油企业在世界能源市场的摊子铺开了,可以说上了国际化轨道,但是要持续发展下去,首先要做的还是维护与已有合作国家的传统友谊,巩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基础,找准时机做进一步改进和修缮。”

  对此,中化集团原总地质师、中国科学院能源战略规划委员会委员曾兴球表示认同。他进一步分析说,中国和俄罗斯处于历史交往的最好时期,两国有地缘政治的良好基础,资源上有互补性。所以,我国石油企业应该想办法改变当下中俄合作“政热经冷”的局面,加快推动中俄能源战略合作。

  中东-北非地区不仅现在是,而且将来依然是全球重要的能源供应中心,中国不应考虑到该地区政局的不稳定和潜在的战争风险而放弃或减少与中东-北非国家的能源合作,而是要用政治与外交智慧处理好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扩展与该地区能源产业合作的领域。

  南美等地区不少油气富集国的国有化浪潮运动越来越明显,但这是世界各大石油企业都必须面对的现实,我国石油企业不应该退缩,而是应该动用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力量在角逐中借力使力,站稳脚跟。

  说到这里,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高冲突特点非常明显,也就是说投资大多集中在一些政治和法律法规环境不太稳定或经济发展环境相对落后的国家。在这些国家里,执政党和反对党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利益格局非常复杂,政府的力量往往很不稳定,没有完全控制局势的能力。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推动、舆论环境的改变,使得这些国家的民间力量尤其是反政府力量越来越强大,冲突在大选年尤其突出。突尼斯、埃及、叙利亚、苏丹等国相继陷入动荡局势就是例证。

  蒋姮认为,如果将这些地区比喻成雷区,接下来,我国石油企业要想更深入的进入,必须拥有自己高效能的探雷器—风险冲突管理工具。

  现在,很多西方大的油气公司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花巨资研发风险和冲突管控工具。他们在进入这个国家投资之前,都要通过这种工具做细致的风险和冲突评估,这是不同于社会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蒋姮认为,这有利于企业做长远的投资打算,确保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虽然也有各自的风险管控办法,但整体的管控方略还不够系统,比较零散,漏洞较多。我们目前正在和石油公司合作,做这方面的工作,如果投入实际应用,会更有利于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对投资区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与论证。”蒋姮说。

  对此,曾兴球补充道,我国石油企业进入这些高冲突国家,具体执行过程中除了遵循项目所在国政府的法律、法规、宗教及文化理念,与之建立较好的沟通与互动机制外,还要建立一套迅速培养本土化人才的方略,使得项目能更好地与当地进行融合。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不少是走‘上层路线模式’,也就是通过外交关系推动能源等经济贸易合作,但是在与民间组织的合作以及与国外社区关系的处理水平上还有待提高。很多沟通障碍不仅是因为语言,而且是跨文化管理做得不够好。”曾兴球说。

  谈及巩固现有国际化布局,做好风险管控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光最担心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在国际化初期,我们为了获取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强调规模多一些,很少衡量实际取得的经济效益。但是,美国的页岩气和页岩油出现后,整个世界的油气资源至少在二三十年内都不会缺了,只要有钱都可以买到。此时,在国际化进程中,企业应该讲求实际的经济效益。”童晓光说。

  当前,世界油气资源供过于求,油气价格继续上升的难度较大,我国石油企业的一些项目是以较高的成本获取的。他认为,这些项目今后能否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值得三思。此外,与我国有能源项目合作的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合同条款上呈偏紧趋势,税收项目越来越多,他认为,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该如何通过项目置换等手段保证经济效益,也需认真考虑。

三一重工遭受“377”之击,华为中兴受到质询……在一些国家的干涉下,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将会越发艰难。 供图/CFP 东方IC

三一重工遭受“377”之击,华为中兴受到质询……在一些国家的干涉下,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将会越发艰难。 供图/CFP 东方IC

三一重工遭受“377”之击,华为中兴受到质询……在一些国家的干涉下,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将会越发艰难。 供图/CFP 东方IC

  进军发达国家 成为优选伙伴

  当前,由于区域内能源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各国面临的能源资源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中国与印度、日本等消费大国之间的竞争。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减少能源进口是不现实的,运用国际关系、政治、外交、金融等一系列方法管理好潜在的各种风险最为关键。

  对此,史丹表示:“在风险管控中,对发达国家市场的研究,与发达国家市场的融合必不可少,因为能源安全不仅意味着供应安全,更包含了资源掌控、价格主导、运输安全以及高效清洁使用等多个方面。”

  她认为,今后中国石油石化企业要特别注意与美国和欧盟的能源贸易关系。因为这两个经济体对全球能源安全以及中国能源安全颇具影响力。它不仅体现在能源供需稳定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全球能源秩序、国际能源规则制定、能源价格变动有着重要影响。

  曾兴球同样认为,我国石油企业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国际化企业,就不能回避发达国家市场。而当前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进入发达国家的时机已渐趋成熟。

  首先,欧债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受到危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稳健而强势,为石油企业收购发达国家油气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资金也相对充足。其次,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炼,我国石油企业对国际市场规则越来越熟悉,而且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在项目的具体运营和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慢慢被发达国家所认可。此外,不少发展中国家动荡的局势也逼迫着我国石油企业越来越青睐相对成熟的投资环境,而发达国家不仅政治稳定、法制健全、合同条规范,而且市场发育成熟,需求层次多样,与我国企业有很多可合作的领域。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院长王震提醒,即便形势比较利好,我国石油企业进入发达国家仍有一些难度,尤其是曾经的优势在发达国家可能较难发挥出作用,需要引起我国企业的高度注意。

  比如,我国一体化会战的组织经验与管理模式在发展中国家比较有特色,但在发达国家进行复制的可能性非常小。王震说:“发达国家经营环境非常规范,市场也比较成熟,对乙方的资质要求比较高。到这个阶段,由我国石油企业带动工程技术、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化就显得非常困难了。这些企业需要独立走上国际舞台,练就自身的竞争优势。”

  此外,在发达国家,由一家公司独掌局面是非常困难的,很多项目更需要合作。为此,童晓光提醒说,这需要我国油企改变之前总是想控股,争当作业者的思维。

  其实,对于这点,我国石油企业也有所意识,并在发展战略中有所体现。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总经理薄启亮总结说,“十二五”以来,中国石油将定位于“成为国际石油巨头的优选合作伙伴”,不断完善业务布局,优化油气资产结构,建立全球化运营管理模式。

  意识转变已经较好的体现在了具体的成效上。由于有效结合国际油公司在中国开展油气合作的需求,中国石油企业与国外石油巨头积极构建在油气合作项目上的“互换”机制。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已经与壳牌、BP等国际大石油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成功参与澳大利亚、北美等成熟油气合作地区的项目。

  转向非常规领域

  谈及我国石油企业未来国际化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专家们无一例外地提及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曾兴球认为,无论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是非常广阔的新兴领域。我国石油企业应该加大技术引进力度,提升自身的勘探开发水平。因为,它将成为中国天然气产量的主体和助推中国能源结构改善的生力军。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的优质、清洁能源。从能源利用效率和二氧化碳排放特征来看,天然气无疑是当前一个时期较为理想的清洁能源。”曾兴球说,当下我国石油企业应充分剖析美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定位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中国自身天然气的快速发展,必然促使中国在进口天然气、能源安全、应对碳排放谈判等系列问题上掌握主动权。如果技术、政策、资金都支持到位,随着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工作不断推进,我国和美国一样,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改变自身能源结构,撼动世界能源格局不是没有可能的。

  当然,我国石油企业在积极准备规模开发国内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同时,也应该将触角伸向国外市场。而开展全球并购依然是整合全球资源的重要手段。

  蒋姮强调,各企业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并购工作流程,做好尽职调查,审慎决策,提升并购项目管理能力。同时,要探索不同的国际化新路径。比如,与PE等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国际化,利用丰富的海外经验、人才资源和雄厚资金实力,对行业、目标市场深刻的认知,借力加速国际化;与国际化经营经验丰富的国外领先企业合作,既可弥补国际化经验的不足,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民营资本合作进行国际化,多种资本联合,特别是民企和国企联合,可以更好地避开国外监管机构和竞争对手设定的进入壁垒,避免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恶性竞争;与国内合资企业合作国际化,合资企业往往有符合国际规则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拥有先进技术,丰富的人才储备,有利于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拓宽新能源市场

  当前,新能源的重要性在提升。它是各国政府着力发展的无污染和可再生能源。我国的能源总量比较大,一旦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以上,新能源的规模会非常大。谈及我国石油企业未来国际化的发展方向,除了非常规领域外,业内专家也都提及新能源。

  “新能源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对化石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同时,对于我国节能减排有着重要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就业。所以会在未来的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曾兴球表示,当前跨国石油巨头纷纷涉足新能源领域,并提出绿色发展理念,都是因为看到了新能源的发展前景。提早着手,研发出自己独有的新能源技术,就会在未来国际市场抢占先机,具备核心竞争力。

  当前,我国三大石油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局新能源产业。中国石油制定了详细的新能源业务发展规划和生物能源业务发展规划,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是主攻重点。电动车充电站和地热资源开发则是中国石化的亮点。中国石化和北京等地签署合作协议,利用其完善的成品油加油站网络以及一部分空置场地来建充电站。同时,利用全资子公司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为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开发并推动地热资源产业的发展。中国海油在风电、充电站、生物柴油、煤制天然气等方面非常活跃。为进军新能源领域,中国海油早在2006年底就专门成立了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攻城略地。

  这样的走势是令人欣慰的。因为只有跳出传统石化能源的窠臼,朝着更加清洁化的方向发展,才是真正的综合性、国际化能源企业的范儿。

  责任编辑:刘淑菊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