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从制造到 “智造”
2013年12月25日 19:35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我国石化企业高附加值产品拓展现状调查

  当我国石化产业驶入升级快车道,整体进入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时,对于各企业而言,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不仅是眼前增效益的现实路径,而且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石化产业的下一次腾飞,离不开高附加值产品的助推。 供图/CFP

  编者按

  细读我国石化行业“十五”、“十一五”的主要数据,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十一五”期间,石化行业销售收入和产值的增幅都大于“十五”,但利润增幅远小于“十五”。数据显示,“十一五”利润额年均增长13.2%,增幅远低于“十五”期间23.4%的水平,86%的利润累计增长不及“十五”期间185.6%的一半。

  “十一五”,石化行业为何在总产值、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利润却在缩水?业内专家做出如下判断:除了金融危机的外因影响外,石化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利润较高的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低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事实上,石化业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已经无法再持续依赖单纯规模的扩张,当做大的口号已然逐渐被做优所替代时,制造也无可避免的要向“智”造转身。

  也正因为如此,在《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结构调整四个字成为了核心,各企业在各自的发展规划中也将产品结构调整作为重点工作,以期跳出“低附加值”陷阱。

  本刊记者在石化企业调研时发现,各企业对如何增加高附加值产品非常重视,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将这样的理念渗透到了脑海中,同时贯彻到了原料采购、生产及销售的各个环节。

  令记者颇感意外的是,不同的企业规模大小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不一,最终所采取的方略、选择的路径千差万别。比如,所加工的原油油种特殊,就采取加工特色产品,走特色化发展的路径。装置规模大,有规模优势,但欠缺灵活性,就选择优化工艺、强化管理,走绝对低成本的路径。装置规模小,难以以量取胜,但宜于尝鲜,开拓新市场,便走差异化发展路径。有科研力量强劲支撑,就走顶替进口产品路径或者内涵式发展路径……

  企业的领导者对什么是高附加值产品这个概念的理解侧重点不同,最终也影响着该企业所选择的发展路径。

  有些企业领导人认为高附加值产品必定是技术含量和文化价值比较高的产品,那么他所在的企业必定注重科技研发工作,或者愿意花巨资引进世界先进的加工工艺。该企业增加的高附加值产品也往往是那些在市场上难以模仿和复制的高、精、尖产品。

  一些企业领导人认为,高附加值产品是一个有时效性的、与市场状况有很强互动作用的概念,无论是什么样的产品只有产生高效益时才能称之为高附加值产品。那么他所在的企业必定注重客服工作,讲究企业与下游客户的双赢。他们推出的高附加值产品不一定是市场上技术水平最高的,但一定是下游客户最需要且价格最合理、服务最尽心的产品。

  还有一些企业领导人认为,高附加值产品根本而言要讲求投入产出比。凡是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收益的产品都称之为高附加值产品。那么,他所在的企业必定是非常讲求低成本化生产的理念。而这往往非常考验一家企业的原料配给、加工路线及流程管理等工作。

  无疑,我国石化企业在增加高附加值产品这条路上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他们都根据自身条件量身定制了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模式、方式与步调。所以,目前还很难单单从各家企业某一季度或某一年的最终收益情况来进行一刀切的比较,并据此评说哪家做得好,哪家做得不好。这就好比一件衣服,我们很难单一从长短、色泽、布料来评议优劣,只能通过某类人是否适合穿这件衣服来下结论。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