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中国油企的“国际范儿”
2013年12月25日 19:18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张起花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国际范儿”已经越来越明显。但是与国际跨国石油巨头动辄70%以上的国际化指数相比,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切入“国际”频道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石油企业潜心思索,精心布局,百转千回中走上了国际化轨道。时至今日,虽然还有诸多挑战,但各企业的国际化格局已显山露水,浓郁的“国际味儿”也飘散四溢。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在不同场合,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显现着同样的风采。这是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走出去”20年的收获之一。 摄影/赵奕松 仝 江 胡庆明

在不同场合,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显现着同样的风采。这是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走出去”20年的收获之一。 摄影/赵奕松 仝 江 胡庆明

  在不同场合,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显现着同样的风采。这是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走出去”20年的收获之一。 摄影/赵奕松 仝 江 胡庆明

  在中国石化首届“感动石化”颁奖典礼上,漂亮的法国人玛丽作为10位获奖者中唯一的外籍员工登上了领奖台。这让在场者感到眼前一亮。

  没错,正是她。来自遥远的瑞士Addax石油勘探公司,作为中国石化的一名国际员工,她让1000多名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员工找到归属感,让一个中国人收购的企业成功融入世界,一举打破跨国企业并购的“七七魔咒”(世界上的跨国并购案约70%没有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其中约70%的失败源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

  然而,个人荣耀的背后往往有着更为强大的支撑力。换个角度看,玛丽人生中的这次成功也意味着中国石化在国际化舞台上的又一次成功。Addax并购案不仅搬上了世界顶尖商学院IMD的MBA课堂,中国石化也因此被业内外更多人与“国际化”三个字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下,这三个字不仅是中国石化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也是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奋力拼搏的终极梦想。在“走出去”已达20年的今天,我国石油企业都已烙下深深的全球印记,国际化的格局渐渐凸显而出……

  谨慎走出第一步

  “为了真正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我国石油企业都经历了一段解放思想,大胆‘引进来’的时期。”谈及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中化集团原总地质师、中国科学院能源战略规划委员会委员曾兴球如是说。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石油工业打开国门,先海洋后陆地,引进外资60亿美元,通过对外合作这一窗口,让我国石油企业感受到了国际石油工业跳动的脉搏。

  可以说,正是有了对外合作的探索,才有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石油企业开拓海外的快速启动。中石油政策研究室战略发展处处长唐廷川表示,“引进来”模式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化思维和视野的石油石化管理人才,我国许多业界高层领导,如王彦、卫留成、傅成玉等都有在中国海油与外方建立的联合管理委员会工作的经历。

  不过,真正开始主动走出国门,还得从中国石油总公司一个只有4人的小处室说起。

  这个处叫作海外处,负责对总公司“走出去”战略进行具体实施。如今的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周吉平当年就是其中一员。他们不仅夜以继日地对海外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寻找合适的项目机会,对具体项目进行细致的筛选和评价,还要很有耐心的做好人才选拔和安置工作。为保险起见,他们起初寻找的都是小项目。

  “由小到大,这是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唐廷川介绍说,自1993年起,中国石油先后在秘鲁、加拿大、泰国、苏丹等国建设了几个小项目。投资不多,风险不大,多以开发项目为主,但却是中国石油开拓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通过一段时间的海外练兵过程,我国石油企业渐渐熟悉了国际惯例,积累了一定经验,锻炼出一支队伍,磨炼出了自身承受高风险项目的硬肩。因此,开始尝试由低风险开发项目的探索发展到高风险勘探阶段,也就是实现从小舢板到大舰艇的跨越。

  1995年9月,中国石油中标苏丹穆格德盆地 6 区块油田开发项目,签订产品分成协议; 1997年6月,又以3.2亿美元购买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公司 60%的股权,从而获得阿克纠宾油田的开采权益;1997 年 6 月,签订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产品分成协议……

  “直到1999年之前,中国石油可谓一枝独秀,大手笔投资储量丰富且高产的成熟项目,在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科威特和埃及,以及政治因素更为敏感的苏丹、伊朗和伊拉克布下了棋子。”唐廷川说。

  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首先选择中亚、非洲、拉美等与我国外交关系较为紧密的国家,且大多进入国际石油巨头尚未进入(或进入后又退出)的油气市场。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这些合作国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国内政局不稳,但我国石油企业最先选择进入,一方面是因为与这些国家有着传统友谊,政治优势不可多得,另一方面是我国在国内积累的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在这些国家具有比较优势,能因地制宜,快速站稳脚跟。

  尝试高风险项目

  在国际市场,与跨国巨头同台竞技,中国石油企业感觉到的不仅是压力,更是差距。传统的国有石油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这是他们考虑更多的问题,答案是迅速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而上市成为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契机。

  1998年,我国石油企业纷纷成立专门机构研究上市,并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先后在纽约、伦敦等地上市,驶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海湾。也是从那时起,我国石油企业加速了国际化进程,在国际市场的表现越加抢眼。“此后,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操作的项目规模日益扩大,并尝试进入一些传统的高风险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光说。

  期间,中海油似乎发力最为猛烈。2002年,中海油从西班牙Repsol手中收购印尼五个区块权益案,成为当时历史上最大的中国企业海外资产收购案。随后至2004年的2年时间,中海油共成功完成6宗海外收购,涉足印尼、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地区。

  2005 年,中海油一桩并购案引起了世界资本市场的关注。6 月 23 日,中海油斥资 185 亿美元现金向优尼科发出要约,优尼科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有一百多年历史。虽然,最终中海油在与跨国油气巨头雪佛龙公司的激烈竞争中无奈宣布退出,但中海油和傅成玉这两个名字却在国际上无比响亮。

  中石油和中石化也不甘落后。同样是在2005年,中国石油以 41.8 亿美元的高价收购 PK 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以 14.2 亿美元联手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厄瓜多尔的石油资产和管道资产。此后四年,中国石化收购Addax 石油公司,成为当时我国公司进行海外资产收购最大的一笔成功交易……

  上市以后,我国石油企业东突西进,智慧布局,不断将各自在海外的盘子越做越大。参与的项目从老油田开发的小项目逐步发展到勘探与开发并举的项目,且呈现向大油田、新油田进军,逐步规模化的趋势;从常规油气田的勘探开发项目逐步发展到页岩气、油砂等非常规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项目,并开始重视深海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从上游油气勘探开发的单一项目发展到下游炼油化工、成品油零售以及工程技术服务等项目;从油气煤等传统能源项目发展到兼顾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项目。参与的方式也从过去投资为主的发展模式发展到现在投资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据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总经理薄启亮介绍,截至2012 年底,中国石油在全球31 个国家管理运作着82个油气投资项目,海外原油年生产能力达1.2亿吨。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年努力,中国石油培育形成了中亚、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个油气合作区,以及横跨我国西北、东北、西南边境以及东部海上的四大油气战略通道,海外业务的综合实力按同比口径已跨入全球最大的50家石油公司行列。

  中国石化的业绩也不逊色。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初步形成了非洲、北美、南美、中亚、中东和亚太六个海外油气生产基地。其2012年海外权益产量达2905万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27%;新建、新增年权益产能635万吨油当量,首次突破600万吨。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两年多时间里,其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还将贡献权益油1亿吨。

  中国海油的成果同样亮眼。截至目前,中国海油在全球的业务遍及六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油气资源已占核心资产的40%。海外业务已形成常规和非常规资源并存、勘探和生产业务共生的良好发展局面。

  2013年2月,中国海油对尼克森公司的成功收购进一步优化了其海外市场结构,因为尼克森公司50%以上资产位于政治稳定、经济政策透明的国家。对此,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杨华表示:“这是中国海油的又一次新跨越,意味着中国海油在国际市场已从购买勘探区块、收购油气田部分权益和石油公司部分股权转为整体收购大型石油公司。”

  自我超越的努力

  中亚天然气、中东和北非的石油、东南亚的LNG……我国石油企业不畏风雨,历经多年奋斗,在国际石油市场形成的现有合作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我国能源安全,不少工程甚至在海外地区树立了样板,国际影响力大增。

  不仅如此,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制定战略的时候已经能够综合考虑勘探、炼化、石油贸易、石油金融、能源外交、能源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但是,正如NBA 那句名言:“永远不要低估一颗总冠军的心”,在大浪淘沙的商业世界,我们永远无法低估成长型公司自我超越的勇气。即便硕果累累,我国各石油石化企业似乎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在做着自我超越的努力,为了成长为真正的受尊重的国际一流能源企业继续奋进,势头无比强劲。

  《毕马威中国经济全球化观察》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海外投资实现大幅增长:全年共宣布329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业务,其中披露金额的有253起,交易总额约为66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44%。而投资行业中,能源和电力仍然占据最大份额,为56%。

  在能源领域中,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油气并购又占据了相当庞大的比例。据统计,他们2012全年累计达成并购交易金额34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全球石油公司中最大的海外油气资产收购方。

  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光评价说:“国际化的先决条件就是走出去,企业有意识的让产品以及生产要素等在国际市场流动起来,进一步完善各自在国际市场的布局,这是很好的一个趋向。”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资本输入到资本输出,从单纯的技术、设备进口到以市场换资金、换资源,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逐步融入世界石油工业体系,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石油生产和合作力量。

  如今,日益激烈的国际油气市场竞争,复杂多变的海外投资环境,要求我国企业必须统筹考虑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投资区域、不同业务领域和不同合同模式的特点,加强海外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

  对此,薄启亮表示:“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在海外发展实践中,我们已构建并实施了一套涵盖战略制定-实施-评估-调整过程的,多层次、全过程闭合战略管理体系,制定了符合各个阶段发展特点的战略。”

  责任编辑:刘淑菊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