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评论
走出低水平发展怪圈
2013年12月25日 19:23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独到的高科技含量决定了产品的高附加值,而科技含量的高低取决于决策、管理等诸多方面。

  农业社会按季节说话,所以中国人有“秋后算账”一说。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忙到头,或丰或歉,或喜或忧,总得有个说法。中秋一过,朔风渐起,秋雨淅沥,华夏大地由北而南,渐渐换上五彩,对农民来说,也就到了算账的时候。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同样如此,适时算账、秋后算账,投入产出一对比,哪个该发展,哪个不该发展,一目了然。

  近十年来,中国重化工业发展迅猛,摊子越铺越大,规模越整越大,门类、品种、规格应有尽有,不少单项的产能、产量高居世界前列,不仅凸显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也成为石油石化行业引以为骄傲的成绩。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十一五”与“十五”的两本账简单对照,破绽暴露无遗,石化行业在总产值、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利润却严重缩水,用叙事者的话说,叫做发展中的“怪现象”。

  其实一点不怪。任何一个行业,当其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时,迟早有一天会面临一个拐点。在这个拐点之前,销售收入与利润同步大幅增长,行业越做越大,规模越做越大,利润越做越大,皆大欢喜。过了这个拐点,两根增长曲线开始背道而驰,规模继续增长,但利润的增长却开始减速,假以时日,中国石化行业当前面临的所谓“怪现象”便雏形初现了。究其缘由,无非是发展摊簿了利润。僧多粥少的时候,一家粥铺面对一百个和尚,粥铺的利润自然丰厚,当粥铺发展到十家时,尽管喝粥的和尚增加到了二百人,但每家粥铺面对的消费群体不过二十人上下,利润仍然被大大摊簿。

  为了抵御难以避免的薄利拐点的出现,石化企业纷纷加大了调整产品结构的力度,力争多开发一些高附加值的优质稀缺产品,同时尽量调低那些大路货的、市场表现平庸的低附加值产品。实践证明,此一主动求变的战略战术,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同,并迅速改变了中国石化产品薄利多销的低端形象。

  石化行业面临的增长怪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早已告别了“暴利”时代。在市场经济法则、供求规律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很少再有哪个领域乏人问津、投资不足。凡是赚钱的行当,凡是赢利的行当,嗅觉灵敏的资本便会蜂拥而入,直至平均利润率出现。当然,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依然青涩,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相比,仍有许多待开发的潜力,改革的红利仍然等待释放。但在大多数行业,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没有点过硬的真本事显然不成。

  何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可能一二三,但最终体现在产品上,那就是高附加值。买别人家的产品单价一百元,还可以讨价还价,买我的产品单价一千元,不仅没有还价的余地,还得排队等候,但顾客盈门。独到的高科技含量决定了产品的高附加值,而科技含量的高低又直接取决于企业的决策、管理、人才、投入等诸多方面。

  责任编辑:刘淑菊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